黄荆旅游产业 “加减乘除”四篇文章效益凸显

2012-12-11 15:14:14来源:四川在线泸州频道编辑:代陈伟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罗江波 记者 丁一)12月10日,黄荆老林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授牌仪式在泸州酒城宾馆举行,这标志着黄荆老林通过多年的努力,正式步入国字号行列,成为泸州市首个国家AAAA级生态景区。在全力推进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工作中,黄荆乡积极探索、突出抓好“加减乘除”四大工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功能不断提升,营销活动初成品牌,市场优势逐步凸显,百姓收入连年增加,幸福指数明显提升,近5年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亿元。

林业做加法

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优势,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就是黄荆老林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最大优势。

“保护为主,开发为辅,重于保护”,这是黄荆旅游发展一直秉承的发展理念。近年来,黄荆乡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不断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合理开发商品林,大力发展三木药材和林下种植,培育发展生态养殖,积极探索黄荆珍稀动植物种的繁育,着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严格控制林木砍伐计划,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森林覆盖率和植物多样性持续提高。近年来,通过森林资源保护,共发放天然林保护补助款500余万元,退耕还林补助款300余万元,投入资金180余万元,打造中药材基地6000余亩,430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

优于城市超过10万倍的负氧离子指标,丰富的珍稀动植物天然宝库,具备国际价值国家5A级景区标准的优秀景观资源,一系列的价值评价已全然诠释了黄荆老林走保护性开发道路的前瞻性、科学性。

居住做减法

发展和稳定是矛盾的综合体。

土地稀缺和建设需求,是发展对立的焦点难题。黄荆可利用土地资源稀缺,农户居住分散、偏僻,生存条件差,对森林资源存在较大防火隐患,随着旅游基础设施改善,群众个人建设需求与规划控制和土地稀缺矛盾逐步升级。

为有效减少纯居住用地,改善群众居住环境,节约集约用地,预留旅游产业发展空间,黄荆乡结合旅游发展,统筹规划,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设计、集中式安置,实施生态移民新村建设工程,搬迁居住在深山上的老百姓,鼓励发展农家旅馆。将改造变成种投资行为,从而推动人口有机疏解。在搬迁工作中,坚持扶贫搬迁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启动相结合,规划建设度假型旅游集镇和旅游新村,至今已完成生态移民新村建设点2个,投入资金近2500万元,完成农户搬迁95户,今年还有20户正在实施,拟在明年初启动场镇旧街改造,使环境整治产生“效益”。

功能做乘法

旅游产业是综合性、关联性、区域性产业。

综合性越大、关联度越高、区域化越明显,市场竞争力、影响力、价值效益就越强。黄荆老林旅游发展从启动之初,就高度重视挖掘旅游资源,扩大旅游地域品牌优势与市场影响力,围绕生态文化、中药材文化及丰富的自然景观培育系统化的旅游业,以旅游业为“触媒”带动第三产业大发展,以期扩大综合性、提升关联性、推进区域性。

通过大力发展,现已带动种植、养殖、演艺、科研、休闲、娱乐、餐饮、酒店等多元产业。全县唯一的五星级标准酒店建成投用,西南地区最大露营基地已即将建成,应运而生的旅游特产基地、各类星级宾馆、农家乐犹如雨后春笋。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重点打造十里楠竹效益长廊、百亩生态果蔬基地、千群岩蜂养殖基地、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扶持发展农产品专业合作社4个、养蜂协会2个、腊肉公司1个、旅游产品开发公司1个,采用“公司+协会+农户”模式,规范化建设中药材基地2个,养蜂基地4个,特色蔬菜基地1个,土鸡散养基地1个,珍稀药材基地1个,游、购、娱、吃、住、行得到有效发展。

风貌做除法

规划远见未来。

规划的水准,直接决定景区发展的标准和方向。黄荆乡遵循城市设计原则,从纯净黄荆集镇现有的建筑风格出发,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与传统文化,确定集镇整体风格基调,并制订风貌控制要素,层高、屋顶、培面、材质、色彩等都有严格规定。近年来,黄荆乡累计投入资金1300余万,着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新建四星级厕所2座,改造三星级厕所1座,滨水文化演艺广场、水街景观完成提档升级,完成集镇民居风貌塑造200余户。

为适应未来“大景区、大旅游、大发展”目标,按照“世界眼光、国际一流、区域中心”的总体要求,重新审视定位黄荆老林景区发展定位,完善完成黄荆老林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八节洞景区重要节点概念性规划及方案设计、旅游集镇总体规划设计,同时配套完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规划修编,全力打造“中国丹霞明珠,世界养生圣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