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县回洞桥村脱贫攻坚 走出致富新路

2016-12-12 15:11:4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周洁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刘军)近年来,合江县榕山镇回洞桥村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将回洞桥村打造为精准扶贫中心村和示范村”这一目标,按照“一年打好基础,两年巩固提升,三年辐射带动”的脱贫思路,凝心聚力、埋头苦干,走出了一条产村相融的致富新路子。

一、回洞桥村情

回洞桥村位于合江县榕山镇东北部,距场镇8公里,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辖村民小组13个、715户2348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310人,贫困发生率13.2%。2015年被列为省级精准扶贫村,现有贫困户80户240人。

回洞桥村平均海拔700余米,森林覆盖率达70%,属深丘地貌、沟壑纵横,生存条件非常艰苦。在2014年精准识别之初,全村仅有过境水泥路4公里,砖混结构房屋仅占40%,水利、电力、通讯设施陈旧,用一句网络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灌溉基本靠天、耕地基本靠牛”。为加快脱贫奔康步伐,合江县委成立了回洞桥村精准扶贫工作推进组,统筹推进整村脱贫,村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夯基础、兴产业,逐步补齐了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形成了以林下养鸡为主导产业,集种植、养殖、集体经济为一体的致富产业链,开启了贫困群众参与度高、特色产业竞争力强、农户增收可持续的脱贫新模式。通过两年的努力,全村干部作风得到极大转变、广大群众的思想得到极大提高、产业发展得到极大提升、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为全合江县乃至全泸州市树立了脱贫攻坚新标杆。

二、回洞桥的实践

1.紧盯基础薄弱这一短板,狠抓建设,山村旧貌换新颜。统筹推进水、电、路、房四大领域项目建设,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守住一方“纯净水”。牢牢抓住水利这个“牛鼻子”,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310万元,整治山坪塘13口,修建渠道9.18公里,修建蓄水池13口(有效灌溉面积200亩);新建安全饮水取水工程2个,减压池4个,铺装主水管19公里,支水管6.5公里,为全村群众提供了安全便捷的生产生活饮用水。编织一张“民生网”。村两委成立农网改造工作小组,分队分社对“低电压”、“电线老化”问题开展清点摸排,精确测算全村农网改造资金缺口,抓住农网改造升级机遇,向上级部门争取农网改造资金300万元,自筹资金20万元,新增6台变压器、增容2台变压器,改造低压线路45千米,新增高压线路5千米,彻底解决了广大群众“用电难”的问题。铺设一条“致富路”。正确把握政策导向,累计向省市县三级帮扶部门和镇党委争取道路建设资金3800余万元,实施道路新建、扩宽、硬化改造工程,逐步提高公路等级,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打开农产品运输通道,方便群众出行。一是打通“主动脉”,启动与中交二公司合作实施的PPP项目,(岩上湾至甘雨镇15.8公里;山包上至小洋洞村7.8公里);二是疏通“毛细血管”,完成3条产业路(5.25公里)。建设一个“幸福村”。以文化宜居为理念,在充分征求村民意愿的基础上,注意保存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投资722万元,实施集“村级活动阵地、村卫生室、村小学”为一体的新村聚居点项目,完善附属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不断改善人居环境;统筹实施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对76户土坯房、破旧房进行加固修缮,对5户11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同时,努力探索以盘活农村闲置房屋等方式,向贫困户提供廉租房,保障群众住房安全。

2.紧扣产业发展这一主题,精准施策,深挖致富活水源。结合回洞桥村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打造一片“花果山”。充分利用地形优势,结合回洞桥村山多、林广的特点,规模化发展经济作物。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与合江县裕丰粮油公司签订合作种植协议,发展优质稻370亩,明确由村民负责种植管理,公司负责提供稻种、肥料、技术指导和产品收购。与联想佳沃集团签订战略框架协议,拟建设1000亩晚熟柑橘核心示范园,其中联想佳沃自建600亩示范园,协助回洞桥村建设400亩村集体专属经济果园,通过授权种植、技术指导、分拣包装、物流销售等全产业链服务方式,辐射回洞桥村及周边村发展柑橘产业1万亩,进而带动整个区域范围内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老百姓脱贫致富。建设一个“动物园”。依托回龙庙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平台,建立起专合社、养殖大户、村民、贫困户的互惠受益机制,推动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林下养鸡。按照贫困户出资10%、普通户出资30%的比例扶持村民发展林下养鸡。同步配套建成林下散养点203个、标准化鸡舍72个(面积2500平方米),建成规范化土鸡屠宰场一个,配齐了土鸡屠宰、包装设备,成功注册“回洞桥牌”林下土鸡商标。已累计发放鸡苗28500只,销售土鸡5000余只,预计2016年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500元。二是广泛推广稻田养鸭。利用稻、鸭互依生长的复合生态体系,发展稻田养鸭项目。按照林下养鸡的扶持标准,向农户发放鸭苗5000只,同时完成鸭网、食槽、水槽等配套设施的安装、设置。

3.突破集体经济这一瓶颈,多管齐下,培育造血干细胞。一是探索将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入股回洞桥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由公司统一管理运营,通过盘活石场、林地、鱼塘等固定资产,实现集体资产增值。二是依托财政支农项目和帮扶单位捐赠资金,按照“公司+家庭农场”的模式,与广东温氏集团合作,投资60万元建成年出栏1150头的生猪养殖场,目前已投放猪苗496头。同时,建立生猪养殖场年化收益用于精准扶贫和公益基金的机制,将年化收益的70%用于贫困户分红,30%收益用于建立村公益基金,公益基金用于完善提升村级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此外,养猪厂还面向贫困户提供部分服务和公益性岗位,解决周边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三是依托合江龙江汇荔枝专合社,盘活闲置集体资源,采取农户土地入股,专合社全权运作的方式,由该专合社种植荔枝400亩,收益按照农户45%、村集体5%、专合社50%分配。同时,村两委与村通电子商务公司协调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点,统一为群众提供生产生活资料配送、土特产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等服务,带动困难群众发展直销、预售等新型销售模式,实现每户贫困户月均增收480元。

三、回洞桥村带来的启示

回洞桥村的生动实践,对于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为更好地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一些启示。

1.一支优秀的队伍,是脱贫奔康的根本保障。回洞桥村的惊人转变,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是因为有一个好的村委班子,是因为有一个优秀的“第一书记”,是因为有一个得力的驻村帮扶队伍。在“热火朝天”的回洞桥,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党员干部,他们把回洞桥村的田间地头作为工作的主战场,切实增进了干群关系、抓出了扶贫成效。

2.一组科学的规划,是脱贫奔康的必要途径。回洞桥村地势偏远、交通落后,依靠传统农业,一直以来都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回洞桥的实践表明,一个科学的规划,是加快发展的先决条件。近年来,该村统筹规划基础设和农业产业,高效推进实施,一步一个脚印,有力带动了全村村民增收。

3.一个关爱的社会,是脱贫奔康的有力支撑。一个巴掌拍不响,众人拾柴火焰高,各级、各界的关爱,有力助推了回洞桥村的发展。没有省总工会、省委编办等上级领导机关的指导和关怀,回洞桥的凝聚力就会大打折扣;没有泸州老窖集团和西南医科大等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回洞桥的建设进度就会严重滞后;没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鼎力相助,回洞桥阳关就会少几分暖意。

4.一群奋发的村民,是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脱贫攻坚的受益主体是贫困群众,必须充分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回洞桥村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活动引导群众“思想脱贫”,激励贫困户主动参与到产业发展和新村建设中来,建立起村民议事、自主监督的工作机制,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持续动力。

四川在线泸州新闻热线:0830-3776680,微信:【发现泸州】,投稿QQ:115130544@qq.com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