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开花 江阳区交出上半年民生事业发展成果

2016-08-22 15:42:4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庞山岚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记者 蔡惠兰)日前,由泸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多家媒体集中盘点报道半年民生事业发展成果走进江阳区,10余家省市级媒体先后来到江阳区各个民生事业发展成果显著的点位进行采访,全面、集中地了解了泸州市江阳区半年以来,民生事业发展的各项突出成就。

基层医疗进展神速 社区服务中心完善居民就近就医

说起民生,第一就会想到医疗。在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了一个宽敞、整洁,管理有序的基层卫生服务中心。“以往,有病包括伤风感冒,我们都喜欢朝大医院跑,排队都要排很久,现在我看到卫生服务中心的硬件、软件都改变了,看病让人更放心,所以一般的病症,我都会到这来。”居民周女士告诉记者说道。

小病就近就医,平衡医疗资源,让百姓真正地看病,这些都是大山坪卫生服务中心展现出来的新面貌。

据大山坪卫生服务中心檀晓梅介绍,近年来,大山坪卫生服务中心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该中心目前有职工30人,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6422份,建档率85.97%,规范建档率93.2%;管理老年人1663人,健康体检表完整率95%以上;0-6岁儿童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4%;高血压糖尿病人血压及血糖控制满意率30%以上。每月定期开展辖区居民健康讲座,如妈妈班、慢病知识讲座、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等,组织各种健康防病宣传活动每年达10次以上。

按照“一站三区一馆”要求,完成全民预防保健阵地标准化建设。同时在体检过程中,严把人员培训关、体检流程关、体检质量关、结果反馈关“四关”,从而确保体检质量。

此外,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与西南医大附院、市人医及市中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依托泸州市人民医院远程影像、心电、检验“三大会诊中心”启用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开通至今已有100多人次通过该系统在社区医院享受到了三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积极探索建立“三师共管”慢病管理新模式。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合作试点,在城市社区探索建立“三师共管”新模式,为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病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为慢病患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优质化医疗服务。

产村相融

城乡统筹 新农村建不断推陈出新

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不得不提及黄舣镇马道子村,马道子村紧紧围绕“产村相融、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突出第三代新村建设的超前性和多功能性,探索建立新村聚居点、现代农业产业、公共服务体系、旅游文化功能同步配套“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高起点高标准构建幸福美丽新村。

据介绍,按照“产村相融”的思路,同步规划了三大产业:一是规划建设了3000亩现代农业产业区,分片打造中药材种植园、特色花卉园等主题产业园;二是依托聚居点周围现有的15口鱼塘和水体环境,着力打造阶梯式休闲垂钓区;三是在临长江一侧,征用储备了土地近300亩,规划引进农业旅游龙头企业,打造现代农业生态园,带动和辐射沿江农业旅游产业发展。

新村聚居点所有线路均采用地埋式接入,内部主道路均为8米宽沥青混凝土路,支路也是6米宽。除了实现水、电、气、网、话、视“六通”外,还配套建设了1400平方米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800平方米的幼儿园、塑胶篮球场、羽毛球场、停车场、文化广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地埋式垃圾库等基础公共设施。

此外,马道子村作为整个沿江旅游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临近芙蓉岛,上接张坝景区、酒业园区高端定制酒中心和美酒江湾,下连罗湾万亩桂园长廊、雷家大院和老泸州神臂城,区位优势明显。为了满足乡村旅游发展需要,我们不仅打造了水体环境、游客接待中心、商业街、生态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还围绕一个“马”字,充分挖掘马道子“驿道文化”,让游客不仅能体验幸福美丽新村的休闲舒适,还能感受“驿道文化”的浓厚氛围。

走进最美乡村公路 完善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新村要发展,必然离不开公路的建设。由于泰兆路来往重载货车较多,并且原泰兆路路面技术指标较低,达不到实际通行货载需求。通过长时间的碾压,导致泰兆路路面破损严重,通行条件困难,当地居民反应十分强烈。从以民为本的角度出发,为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群众出行问题,

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对泰兆路约17.9公里路面进行改造,由于前11公里路面破损严重,对其进行全面改造,采用补强;对后6.9公里进行局部修补。

泰兆路改造工程位于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施工路段范围为泰安镇至张渡段(黄桥路口至张渡)。该工程计划投资约1500万元,资金来源为上级拨款和地方自筹。项目牵头单位为泸州市江阳区交通运输局,项目业主单位为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人民政府。该工程严格按照程序完成立项、财评、招投标等工作,并于2016年1月进场施工,现已全面完工。

便民设施更上一层楼 打造书香江阳促全民阅读

江阳区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于2015年3月开始动工,与南城街道三星街社区综合体建设项目进行打捆实施,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项目预算资金为2000万元,现已投入1450万元,完成项目主体工程,接下来将进行图书馆的室内装修设计及图书购置工作,预计于2016年年底建成并免费开放。

江阳区公共图书馆设计总藏书量为120000册,阅览座位130个,日接待量为500人,辐射服务人口10万人。设有期刊阅览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自习室、办公区等,同时建设数字图书馆,与泸州市图书馆(室)“一卡通”服务系统接轨,实现文化资源最大化程度共享,读者可在泸州市内实现图书的通借通还等服务,借阅和归还更加方便快捷。

公共图书馆立足江阳,服务全区,建成后将改变我区没有公共图书馆这一现状,并将在此基础上,通过总分馆建设模式,进一步完善我区公共文化设施,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知识、信息和阅读的增长需求,对打造书香社会,促进全民阅读起到积极作用。

安居工程不断加速 旧城改造让居民住上高档住宅

再谈到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是消除居民安全隐患、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和治安状况的迫切需要,是居民群众多年期盼之事。此次改造是江阳区人民政府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生活质量为目的,拟启动的构树街、天子店棚户区改造工程。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改不改群众说了算,怎么改政府说了算”的工作思路,采取“自治改造”的方式推进。

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6月底完成签约任务50%,南城街道自主加压,与各工作组加大目标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 要求在6月底完成签约率达70%。经过工作组“白+黑、5+2”的努力奋战,从6月21至30日模拟签约164户,完成签约81.2%,搬迁打围44户,仅用10天时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对剩余未签约住户,工作组继续攻坚克难,定期每周4召开棚改例会,讨论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截止目前,已签约173户,剩余29户,完成率85.6%,力争9月底全面完成棚改工作。

该棚户区67岁居民许中英对记者说:“我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这里由于多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自建的老房屋,都成危房了,一涨大水就会被淹,更让人头痛的是这里毎家都没厕所,30多户才共用一个公厕,一到夏天,公厕臭气冲天,实在老火,也没有安装天燃气,大家早就盼望改造了,现在终于要搬迁了,可以住上配套设施完善的新房了,真的很天心,得感谢政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