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马潭区长春村通过省级考核 实现脱贫

2017-02-15 11:22:4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庞山岚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姚艾青)泸州市龙马潭区长安镇长春村,本是穷得叮当响的省级贫困村。近年来,在各项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该村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发展集体经济、改善基础设施,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

一个省级贫困村的蝶变新生

近年来,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以打造“一品长春”为理念,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结构调整、村容村貌改造、文明风尚打造为抓手,积极推进各项建设,让整个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年前,长春村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圆满完成整村脱贫摘帽的任务,获得考核验收组一致好评,贫困户和群众代表满意度测评均为100%。

楼房建起来

近年来,长春村按照“规划先行、适度集中、产业配套、节约土地、体现特色”的原则,全力推进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

按照脱贫攻坚工作的统一部署,长春村通过政策兜底+政府扶持+贫困户自筹的方式,全力以赴推进全村43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

同时,通过政府扶持,村里还为无能力进行危房改造的贫困户建起了廉租房。如今,所有贫困户都住上了好房子,有精神病史的邓志友也和其他几户贫困户搬进了廉租房,住上了80平米的新房子,享受着低保等兜底政策,日子总算过安稳。

村里还按“四好村”“幸福美丽新村”的建设标准,对全村住房进行统一的风貌改造,改厨、改厕、改圈等工程同步进行。

“以前我们出门一身土,下雨两脚泥,猪羊满村跑,厨房烟熏眼。”村支部书记黎雪梅说。如今的长春村,各种公共设施正向城里看齐,整齐的楼房之间是宽阔的水泥路,全域公交开到了家门口,社社通自来水,多数农户用上了太阳能、沼气池。公路两旁种上了行道树,装上了路灯,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移动电话、看上了有线电视。

2016年,该村风貌塑造、改厨改厕改圈累计投入资金572万元,贫困户危房改造累计投入27万余元,农村廉租房投入61万元。

腰包鼓起来

立春过后,天气变暖,长春村村民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抢收订单蔬菜。村民们你帮我,我帮你,整个田野里传来劳动的欢声笑语。

在村民郭龙珍家的菜地里,一辆农用四轮车正停靠在菜地旁,十几位村民正帮忙砍菜、称菜、装车。

“我家今年春季青菜有1万多斤,可获得2千多元的收入。”郭龙珍说起话来快人快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长春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集体经济,通过流转土地建成了240亩蔬菜基地,总投资170万元,引进泸州盛鑫华农农业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订单蔬菜业,现已投产一季蔬菜,预计产值100万元。

除了蔬菜基地,该村还建起了大白鹅养殖基地,年出栏45000只,实现产值270万元;建起了温氏养殖场,年出栏1000头,产值250万元;同时还建起了生态农庄苗圃基地、稻鱼共生水产养殖基地、冬枣林基地等,产业发展核心初步形成,正向农旅游业发展。

在几家现代农业公司的影响下,长春村的产业结构正发生变化,村民们也从中受益。通过土地入股、投资投劳、资产量化等方式获取分红和酬劳,村民的腰包逐渐鼓起来。2016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425元,同比2014年增长38.3%。

风气好起来

当日,龙马潭区妇联素质提升培训组走进长春村,为该村100余名村民送去以“学法、守法、防艾滋、反家暴、构和谐”为主体的文化大餐,同时还进行了手工编织培训。

“开展这样的活动,旨在提高村民的素质,形成好习惯好家风, 寻找更多的致富路,助力我镇建成全域化的幸福美丽新村。”随行的长安镇党委副书记温朝刚说。

扶贫先扶志,让思想扶贫与物质扶贫同步进行,是长春村全面提升村民素质素养的有力措施。

该村以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依法治区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抓手,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发放宣传单、开展“六个一”活动、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法律法规深入人心。

通过广播宣传、文明劝导、卫生督导测评,该村有效解决乱倒乱扔、乱停乱建等问题,有力改善了环境卫生。

一道道居民文化墙,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一场场精彩的文艺演出,丰富着居民的精神生活;一场场活力四射的坝坝舞,跳出了长春村居民的精气神。

不仅如此,村里还建起了村活动室、图书室、文化活动场、坝坝舞广场、乒乓球场等群众休闲娱乐场所,让村民在茶余饭后、农闲时节有了好去处。

“让‘物质扶贫’与‘思想扶贫’两条腿走路,积极打造“一品长春”,即“一流品质”的脱贫村、“一流品行”的四好村和“一流品牌”的幸福美丽示范村,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黎雪梅说。

四川在线泸州新闻热线:0830-3776680,微信:【发现泸州】,投稿QQ:115130544@qq.com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