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农旅结合”的模式 农民可就近就业

2017-04-28 09:18:3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庞山岚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刘学懿 蔡有) “要让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就要农旅联姻,使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近年来,江阳区发挥地处城郊的优势,着力培育观光农业,通过农旅联姻激活了乡村生态游,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地变园区——科技引领实现“农业更强”

走进董允坝,映入眼帘的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几个醒目的大字,路过的人们都不免会多看几眼。在这块“国字号”金字招牌的背后,是江阳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场里程碑式的转型。

从2014年开始,江阳区就把董允坝作为全市现代农业核心腹地进行打造。通过土地流转,将农村零散的田地纳入园区进行统一管理、规模经营。“村上成立了翊农专业合作社,农户通过合作社将土地集中流转出来。”董允坝村党支部书记孙家发介绍,不少村民举家外出,农地闲置;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原有土地利用价值成倍增长。

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面积2万余亩,总投资高达15亿元,园区集规模生产、研发展示、创业孵化、观光旅游等于一体,是泸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基地。以宜泸渝高速为横轴,园区分为南北两区,规划布局“八区一带”,集中打造种植推广区、环境涵养区、新村示范区、研发展示区、电商物流区、水生蔬菜区、创业孵化区、农庄体验区及名优水果带。

走进园区,一座座标准钢架的蔬菜大棚鳞次栉比地矗立田间,大棚钢架上的茄子、辣椒、番茄等蔬菜缀满枝丫。

“只需手指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实现节水灌溉。”园区采用农业自动监测与控制系统,智能温室、自动水肥一体、物联网销售、农产品质量追溯等先进技术设备,创新实施吊架栽培、水培、无土栽培等模式,进行有机、绿色、无公害种植。

园区变景区——农旅联姻实现“农村更美”

目前,园区已累计完成投资5.8亿元,建成面积1.3万亩。引进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中绿集团、江苏省农科院等行业龙头,发展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50余户;建成高标准农田7000亩、高效节水灌溉4000亩,发展露地蔬菜3000亩、优质水稻4000亩、科技大棚蔬菜300亩、“农民双创孵化园”300亩,稻蟹种养生态循环基地100亩;并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物联网远程控制系统和农产品追溯体系。

“听说过几天董允坝又要举办蔬菜品赏会了,一起去瞧瞧。”随着四川(泸州)第二届江之阳蔬菜品赏会的临近,“去董允坝,看品赏会,体验采摘”成为广大网友微信、QQ群里聊得最多的话题。

“要让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就要农旅联姻,使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江阳区着力培育观光农业,将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通过农旅联姻激活乡村生态游,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春日的董允坝,处处散发着泥土的芬芳。站在观景台上放眼望去,一幅山水田园春景图跃然眼里。

通过加快“一环三横三纵”的路网体系和入口广场、观光道路、游客中心停车场、观景亭台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健全景区管理机制,规范标牌标识系统和旅游商品管理,董允坝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明显提升。董允坝已经从一个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为一个现代农业特色旅游景区。

目前,董允坝已成功创建为四川省“蔬式生活”主题公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正积极申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每逢节假日,前来休闲旅游、体验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绿色生态的近郊游已经成为“香饽饽”。“近段时间由于天气晴好,前来休闲旅游的游客是平常的几倍。”“静湖人家”农家乐老板介绍,不断增加的游客已经让董允坝附近的农家乐提前火起来。

“董允坝变化之大,看了很震撼,称得上是一幅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日前,来自重庆、成都、自贡、乐山和本市、区的20余名书画艺术家相约到此采风、创作。

“番茄5斤,75元;茄子3斤,10元,一共是85元。”蔬菜大棚外,参加采摘体验的游客排队过秤付费。据园区工作人员介绍,现场采摘的蔬菜和公司销售的都是一个价,很多游客都喜欢进去体验一把。

要租车不?双人座的20元,四人座的40元。”看见有游客过来,村民陈云昭热情地迎上去。陈云昭说,蔬菜品赏会后,他和老伴用积蓄做起了租车生意,现在已经有10几辆自行车,一年下来能挣一万多元。

农民变工人——就近就业实现“农民更富”

“有女不嫁董允坝,晴天烧渣渣,雨天烧陪嫁。”这是六七十年代村民口中流转的顺口溜。据当地村民杜学仁老人回忆,董允坝曾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穷山沟”。“现在的董允坝,简直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董允坝村办公室门口,聚集了不少村民,他们都是该村翊农合作社的社员,到村办公室领打工的工资。“这个月多干了几天,领了1600多元。”社员们都说,要是回到前些年,想都不敢想。

江阳区按照“三转六化”思路,促进农业转型、农村转变、农民转换,推动园区运营“合作化”、产业发展“科技化”、新村就地“城镇化”、基层治理“民主化”、经营主体“职业化”、农民增收“多元化”。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销售模式,土地集中流转后,当地农民变身产业工人,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实现了农业增收农民致富。

在山东寿光集团的蔬菜大棚里,变身产业工人的村民,有的在在蔬菜大棚中移栽,有的在在温室大棚内维护设施、采摘蔬菜和草莓,处处一派繁忙景象。记者在温控大棚内看到,一排排无土栽培的番茄挂满枝头,村民温家情和同伴站在有轨采摘车上对番茄进行摘叶、打枝和浇水。“在这里工作每天有100元左右的工资。”土地流转后,温家情和不少当地农民都变成了产业工人。

园区南北两区合二为一。在南区,精心打造双创孵化园20余家;在北区,曾经的不毛之地经过土地整理,连片的田地一望无垠,几十名产业工人在田间忙活。“每天工资一两百元,忙完地头还可以照顾家头。”临近中午,村民王定福忙完活回到家里吃饭,下午还要去园区种菜。

去年,园区实现总产值3000余万元,同比增长15%,带动3000名农民就业,亩均增收3000元。今后的董允坝,将建成川南第一、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改革试验地,乡村旅游目的地,美丽新村的样板区。

四川在线泸州新闻热线:0830-3776680,微信:【发现泸州】,投稿QQ:115130544@qq.com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