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新县”的泸县实践

2016-09-21 21:11:3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周洁

泸县全力打造“都市副中心、人文生态县、绿色产业城、休闲目的地”,演绎着这片土地的美丽传奇。

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是一次重大飞跃的前奏。自泸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把“文化旅游新县”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定位之一强势推出以来,“文化旅游新县”在泸县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的浪花,拨动全县上下的心弦。

“文化旅游新县”发展目标的提出,是泸县的决策者们对泸县经济社会发展走向进行全面审视后得出的科学结论。打造“都市副中心、人文生态县、绿色产业城、休闲目的地”,泸县第一次真正运用这个新标准自我考量,因而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视野——泸县的短板与软肋,重新出发的思路与策略,也因而历历在目,了然于胸。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希望产业”、“推动县域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一头连着“富民”,一头连着“强县”,是千年古县的“金名片”,是神韵龙城的“发动机”。

顶层设计

泸县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旅游新县的意见》、《泸县文化旅游业发展扶持办法》、《泸县文化旅游发展近期行动计划》先后火热出台。当方案走出办公室,开始在现实中寻求落地,“高端规划”、“顶层设计”的标杆和路径,变得清晰起来。

远和近的差别,有时只是一层窗户纸,一捅破就能看到窗外的世界,而隔在泸县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那层窗户纸,就是“崭新视野”。文化旅游新县,既要让本地人“生活更美好”,又要让外来客“宾至如归”;既要充分满足本地人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又要充分满足外来客的现代旅游需求。基于此,泸县频频出招“借脑”,各路专家学者纷至沓来,为泸县的文化旅游新县出谋划策。国际、国内的 12 个顶级专家团队先后走进泸县“把脉问诊”,泸县建设文化旅游新县有了“崭新视野”。

跳出泸县看泸县,跳出文化旅游抓文化旅游。泸县开始学习把整个城市作为最大的景区、最好的旅游产品、最美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经营,通过文物、文化与旅游结合,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与城市提升结合,让泸县“城是一个景,景是一座城”。

资源变现

无论飞翔的天空多么宽广,总要从地平线跃起。洗尽铅华,直面现实,泸县文化旅游期待破局。独享历史文化资源的“无价宝”,却只卖了个“白菜价”;坐拥自然生态资源的“聚宝盆”,却只赚个“门票钱”。多年来,泸县旅游一直绕不开“怎样卖钱”这个难题。

泸县以挖掘龙文化、石刻文化、白酒文化、民俗文化内涵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主线,依靠项目带动、产业互动、区域联动,打造精品景区,培育知名品牌,发展特色产业,构建“一核两带三组团”全域化文化旅游大格局,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即资源变产品,就是将有形、无形,人文、自然的旅游资源,变成可感受、可体验、可消费的旅游产品。资源变产品,核心在“变”,关键会“变”。变得好、变得巧,就能“化璞为玉”、“点石成金”。实际上,发展旅游,就是旅游资源不断变成旅游产品的过程,就是旅游产品一步步被游客认可的过程。

泸县以龙文化遗存为主体,高起点、高规格打造以玉蟾山旅游综合体、南宋石刻主题公园为支撑的文化体验、高端休闲精品,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龙城文化艺术中心、县城湿地公园为重点的景城一体精品,玉龙湖、五仙山、道林沟、万寿山为依托的生态旅游精品,龙桥文化生态园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精品等项目,把最核心的旅游资源变成最核心的旅游产品,形成带动旅游发展最强劲的“引擎”。

泸县深入挖掘龙文化、石刻文化、酒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系统挖掘、整理地方特色素材、传说、故事等历史文化遗存,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做大做强四川龙城农民演艺中心,精心打造以“雨坛彩龙”为核心表演项目的龙舞嘉年华、反映南宋历史的“雕刻石光”等经典文化节目,让初级产品变成高端产品,让单一产品变成综合性产品,让“大路货”变成“绝版货”。

泸县制定产业政策,强化规划引导,推动景区深入挖掘自身的人文生态资源优势,既重点开发旅游主打产品,又延伸开发旅游衍生产品和伴生产品,扩展旅游产品谱系,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形成多次消费,提高游客重游率和旅游产品附加值。

当资源变成产品,当“矿石”变成“钻石”,流水的客就会变成流连的人,“来了就想走”的过客就会变成“来了不想走”的常客。泸县文化旅游新县路径清晰。

融合发展

泸县旅游有一手好牌,这手牌就是历史文化。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是把好牌打好的关键。

文化旅游融合,既是产品融合,又是产业融合;既是科技融合,又是创意融合。文化为魂,旅游为体。魂要附体,只有让文化之魂紧紧附上旅游之体,旅游产品才能释放“核能”,旅游产业才能产生“裂变”。

高起点、大手笔实施历史文化工程,建设以龙文化为核心,集遗址保护展示、休闲体验、文化演艺等于一体的城市文化主题公园,以城市建设为契机,用千年古县符号系统“重装”

城市,运用文化符号凸显文化元素,让历史文化真正融入城市肌体,让城市每一个细胞都散发出历史文化的魅力。

坐拥厚重文化积淀和丰富旅游资源的泸县,以“大谋划、大融资、大收储、大整合”的魄力和锐气、胆略和智慧,“筑巢引凤”、“借鸡下蛋”,分解重点项目到县级领导人头,定出时间表严格考核。

自 2012 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不少于5000万元,用于文化旅游的规划编制、宣传促销、奖励补助、资源保护、项目前期、基础设施配套等相关工作。迄今,泸县高规格的文化旅游新县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以县城亮丽工程为代表的一批文化旅游新县项目陆续实施。同时,运用灵活的机制、优惠的政策,吸引各方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如今,龙桥文化生态园已形成“一核一带六区一环”规模,去年实现旅游收入1500万元,成功创建为“中国美丽乡村”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玉蟾温泉国际度假区已完成度假酒店、温泉一期汤池、内湖、博物馆主体建设,去年9月开业至今收入1200多万元;玉龙湖景区、玉蟾山景区、道林沟景区升级改造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化旅游,是大产业,是大民生,是大形象,是大文章。当梦想变成担当,当思路化为行动,当万众汇成合力,泸县的文化旅游兴县之梦不再遥远。(泸州日报记者 万惠萍)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