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地道“土货”成了农民的提款机

2018-05-17 18:51:1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阮长安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王超明 陈学强)“得个……得个……”,“咕咕鼓……咕咕鼓……。”每天清晨6点,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团山村12组村民刘伦强便在鸡鸣声中醒来,他一边准备玉米粒,心中美美地盘算着,再过一个月,这批土鸡出栏后,又给他带来近2万元的收入。

刘伦强今年44岁,2006年从事养殖并逐步扩大规模,2015年起,年出栏成品土鸡4000余只,出栏成品土鸭5000余只,成品鱼5000多斤,草鱼苗1万余尾,年纯收入20多万元,多种、规模养殖让他走上了致富路。

为照顾家人,回乡散养土鸡创业

1996年,刘伦强跟随亲戚朋友先后前往广东、北京等地打工,2006年,由于父亲生病需要照顾,刘伦强便辞职返乡照顾父亲。

2007年,刘伦强在电视上看到别人通过发展土鸡养殖致富的信息,便买了300余只土鸡饲养。

深知创业不易的刘伦强,将鸡苗当着是自己的小孩一样善待,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相关的防疫等工作。半年后,300余土鸡顺利出栏,拿到了8000余元的利润,初次创业就尝到了甜头。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番风顺,刘伦强饲养的第二批鸡因为气候等原因,死了一大半,亏损了1万多元。刘伦强意识到,搞养殖不能光凭满腔热情与干劲,必须懂技术,会管理,才能取得成功。

随后,刘伦强认真学习养殖知识,遇到不懂的第一时间打电话咨询农技人员,经过长期积累,他的养殖规模逐渐步入正轨,效益逐年递增。

养殖鸡鸭鱼,成就致富梦

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后,2012年,刘伦强流转了80余亩森林,走上规模化养殖之路。

土鸡在宽阔的林子里奔跑嘻戏,饿了以山间小虫为主食,辅助喂些玉米等杂粮,同时,把白菜等绿色食品吊起来,让土鸡跳起来进食,土鸡运动量增加后,肉质细腻,口感非常鲜美。

“把金银花、板蓝根等中药,熬制中草药汤做了鸡的“饮料”,提升土鸡的免疫力。” 刘伦强说,在80余亩森林里年饲养10批共4000余只土鸡,由于投放比例小、放得开,所以土鸡的毛色黑亮、长势良好,出栏率都在90%以上

2012年,刘伦强又流转了20余亩土地修建鱼塘,采取水面养鸭,水下养鱼立体养殖方式,年出栏土鸭5000余只,成品鱼5000多斤,草鱼苗1万余尾,走上了多种、规模化养殖之路。

炎热的夏天,在刘伦强的养殖场里也丝毫闻不到臭味。笔者问其原因,刘伦强说,“他每天都要将鸡鸭粪便收集起来,送给附近的群众做肥料,即解决了环保问题,又减少了群众种植投入。”

地道“土货”,销路很“俏”

酒香也怕巷子深,自家产品质量过硬,如何推广也是个大学问,刘伦强说,养殖初期,给客户讲只喂玉米粒,饲养8个月出栏,大多数都半信半疑。为此,刘伦强承诺如果不是粮食鸡就少收一半费用,就这样口口相传,树起了较好的口碑。

“是不是喂粮食的土货,客户一口就能吃出来,只有坚持生态养殖之路,才能打开销路。” 刘伦强说,在饲养过程中,他始终坚持只喂五谷杂粮,虽然成本提高了,利润少点,但留住了客户,解决了销路问题。

现如今,刘伦强饲养的每批土鸡鸭还未到出栏时间,回头客就早早打电话或上门预订,为了能订到他饲养的土鸡土鸭,预订者都要先预付2斤鸡钱作为“定金”。

“自己富了不算富,我希望身边的人腰包都能鼓起来。” 刘伦强说。只要群众有需求,我都会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养殖技术,在刘伦强带动下,团山村有近10户群众从事土鸡养殖,户均年收入增加5000多元。

再流转20余亩森林发展养殖,结合村级电商平台,利用互联网销售土货……。刘伦强表示,下一步,继续坚持走生态养殖之路,把互联网平台利用好,未来的生活肯定会更加美好!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