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沐高原格桑花 实地走访援建工作

2018-05-21 23:06:5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阮长安

——泸州市第四批援助稻城工作队援助工作小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记者 蔡惠兰)格桑花,在藏语中是“美好时光”和“幸福”的意思。因此,格桑花也被称为“幸福花”,它耐得住雪域高原,也喜爱高原阳光;它风姿绰约,美丽而不娇艳;它是高原的象征,也是藏族人民的心灵之花。在稻城的小溪旁、道路边,随处可见。

两年来,泸州市第四批援助稻城工作队长邹冰和他的队员们,用务实求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当地村民创造了“输血”帮扶到产业“造血”脱贫致富的新路径。他们用爱,沐浴高原的格桑花,带给藏区人民美好和幸福;他们不负家乡人民的重托和藏区人民的期盼,从援物、援力到援智,为藏区人民带去新思维、新理念和新方法……4月27至30日,记者随纳溪区“援助稻城”工作报道组前往稻城县,先后深入稻城县省母乡、巨龙乡等地,实地走访了土豆加工厂、然央新村、卫生医疗等援建工作,看到了藏区群众的生活、生产变化,见证了援藏干部与藏区群众的鱼水情深。

泸州市第四批援助稻城工作组集体照

“泸州速度”,48天建起甘孜州首个农产品深加工厂

2016年9月,由泸州市各机关、学校、医院精干力量组成的第四批援助稻城工作队28名援藏干部,他们大部份都来至纳溪区,按专业领域分赴机关单位、学校、医院等地进行精准对口帮扶;他们远离家乡,暂别亲友,来到稻城,克服高反、生活上的不习惯,克服孤独、思家思亲困扰,一干就是两年。

援藏工作队长邹冰工作照

“援藏工作队为了打好‘绿色、生态、特色’三张牌,优先实施一批‘示范效应大、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据援藏工作队长邹冰介绍,工作组积极学习“纳溪手工苕粉”生产技艺,筹资100余万元帮扶省母乡建起稻城第一个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省母乡高原土豆制品加工厂。

稻城早晚温差大、光照富足、土壤疏松且富含微量元素,所产土豆具备淀粉含量高、营养丰富、无污染、口感好的优势。同时,经农牧专家研究论证,稻城土豆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如果以此为突破口推进产业扶贫,符合当地实际。可要是土豆种植量上去了,还存在运输成本高、存储难、销售渠道有限等困难,这也是发展土豆产业的短板。于是,援藏工作队 “对症下药”、群策群智,决定通过建设土豆制品加工厂,拉长土豆产业链,增加土豆附加值,带动村民增收。

“如何解决零资金、零设备、零技术等难题,缩小与藏区老乡观念上的距离,消除他们的凝虑,这些因素,着实给援助工作队带来了不少‘烦恼’。”邹冰说。

邹冰带领援藏干部在安装机器

没过多久,援藏工作队经过多方筹集资金100余万元,项目总算可以启动了。从队员远赴2000多公里的河南汝阳、开封、南阳考察购买生产设备,到施工期间,队员每天坚守在工地上,严把工程高质量关。设备安装期间,积极协调电力公司全力给予电力保障,同时负责土豆厂建设的队员还从河南汝阳聘请技术人员,“手把手”培训指导,培养本地技术人员10余人。经过短短48天的奋斗,占地面积900平方米的土豆粉制品加工厂顺利竣工,成功进行了土豆淀粉和粉条自动化生产线试机生产,创造了推进项目建设的“泸州速度”。据悉,土豆制品加工厂正式投产后,可实现年加工土豆5000吨,发展农户种植土豆3000亩以上,带动群众每亩增收400元左右。

谈起建土豆制品加工厂,省母乡省母村“第一书记”、亚丁香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古古告诉记者:“刚开始建厂时,村民没有办工厂赚钱的概念,都不理解不支持。2017年工厂建成了,土豆开始卖钱了,村民才觉得确实不错,改变了对援藏工作组看法,以后说什么他们都会信了。”

援助工作队不仅创造了“泸州速度”,还制定了精准营销策略,使产品成功走向市场。援助队积极动员泸州各方力量,帮助销售淀粉、粉条等土豆制品,有效解决农民与市场对接“最后一公里”难题,打通从土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的直通车,真正实现扶贫帮扶从传统“输血”向持续“造血”转变,推动对口帮扶精准落实。

“旅游+扶贫”, 传统藏族村“变脸”旅游新村

建农产品深加工厂的经验,坚定了援藏工作队努力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愿望和信心,而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为此,援助工作队充分运用纳溪旅游新村建设经验,按照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标准,倾力打造稻城县第一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样板——巨龙乡然央新村。

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依山而建,屋顶飘着缕缕炊烟,村民有的清理小院环境卫生,有的浇灌花草……这一幅自然、宁静的彩画,就是美丽的然央新村。据介绍,然央村距县城约50公里,全村共33户186人(其中,贫困户9户41人),是一个典型的传统藏族村落。

援助干部、挂任稻城县住建局副局长甘志强工作照

援助干部、挂任稻城县住建局副局长甘志强介绍:“然央项目结合该村的雪山、草甸、彩林等自然优势,根据旅游村寨的标准,修筑旅游栈道,帮助藏民培植鲜花绿草,引导藏民种植核桃、槐树、油菜等,养殖高原蜜蜂,实现改善藏寨环境的同时增绿高原荒坡,探索藏乡甜蜜体验游,打造藏乡蜜境和旅游休闲胜地。该项目是泸州市对口援建项目之一,项目总投入经费300万元,整合各类资金100多万元。”

“对建这个民宿小院,我一窍不通,刚开始还犹豫建与不建,可看到邹县长带着泸州援助工作队吃住都在这里,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总能看到他和同事一起规划、商讨的忙碌身影。”村民阿友布嘎说,为了更科学,援助队还请来专家现场指导。看到以前的水泥路变成鲜花包围的石板步道,村内广场变成实用性、又有观赏景观特色的广场,村内水系得到梳理,一个个景观被清理打造出来,然央在援助干部的辛勤下变得越来越美丽,坚定了村民的信心。同时,在工作队的帮助指导下,建设起了这个阿扎小院,石板路铺到了家门口,自来水装到了寨门前,还可以从大棚里采摘新鲜的小菜和辣椒,现在每日可接待游客二十多人。

援助工作组根据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地处亚丁旅游环线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以藏家新寨打造为抓手,以“村寨围绕旅游建、产业围绕旅游串、风气围绕旅游变”的全域旅游发展工作思路,通过打造乡村旅游带动村寨经济发展,“藏寨新村换新颜,依托旅游拔穷根”的脱贫奇迹正在然央村悄然上演。

同时,援助工作组借鉴纳溪“花田酒地”的成功做法,积极招商推荐,成功引进成都开元创展投资公司投资5000万元打造稻城第一个花海项目—“稻城梦幻香巴拉”旅游景点,助力稻城全域旅游发展。此外,充分利用纳溪区创建全国有机产品示范区的经验优势,积极参与有机产品示范县建设,努力打响“稻城藏香猪”“稻城飞鸡”“亚丁菜籽油”等高原特色品牌。

两年来,泸州第四批援助稻城工作队紧紧围绕稻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在广泛开展调研、全面总结前三批援藏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践行“1234”精准援助工作法,秉承“工作上融合、生活上融入、感情上融洽”,聚焦“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和“脱贫攻坚头等大事”两个任务,做到了工作目标精准,并抓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三个建设;做到队伍建设精准,突出 “项目精准帮扶、产业精准帮扶、民生精准帮扶、智力精准帮扶”四个重点,助力稻城精准脱贫,提升稻城人民的幸福指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