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召开余芬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2018-05-25 21:16:2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张合 记者 魏杰)今(25)日上午泸州市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在南苑会议中心举行,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移民局局长降初作脱贫攻坚专题报告,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主持会议。

会议第二阶段,还举行了余芬同志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余芬同志的同事、妹妹等5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深情讲述了余芬生前的感人事迹,展现了她一生扶贫、献身扶贫的不懈追求,用宝贵生命书写了一曲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乌蒙壮歌”。

余芬同志生前系古蔺县扶贫干部、共产党,28年奋战在乌蒙山特困地区的教育和文化战线,多次受到组织表彰肯定。2017年12月24日,她在为贫困户送电视机的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牺牲,年仅45岁。牺牲后余芬被县、市党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追评“四川好人”、省妇女联合会追授“四川省三八红旗手”。

乌蒙山磅礴浑厚、辽阔莽苍

余芬同志以广博的胸怀践行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 笑对困难倾情扶贫,展示了真诚为民的务实精神。

二十多年来,余芬帮扶过很多困难群众、直接帮助26户贫困家庭脱贫。尤其在2017年帮扶走马村6户贫困户的过程中,她作为县文旅局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无职无权,赤手空拳”,却以乌蒙大山的宽阔胸怀、浑厚朴实拥抱群众、投身扶贫,赢得了广泛赞誉。

她动的是扶贫真情,她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把她当家人。余芬做扶贫工作,鲜明的特色是“三会”:会暖人心、会摸情况、会办实事。她进村入户沉到群众中去,和群众打成一片,成了他们的一员,把情况摸得清清楚楚。她做扶贫工作有“五件宝”:一本记账簿,一个微信群,一条电话线,一套扶贫方案,一条增收路子。

她求的是扶贫真效,事事要抓落实,件件要让贫困户满意。余芬扶贫着眼于解决问题,做一件成功一件,做一件满意一片。在近四年结对帮扶的11户贫困户中,有5户改造了危房,3户实现异地搬迁,12人落实养老保险和低保补贴,6人实现就业,全部稳定脱贫。在发展产业上,她认真考察农产品市场,帮助走马村确定了市场前景好的种植项目。目前,走马村大多数家庭参加了专业合作社,有了稳定的增收项目。村党支部书记罗应强说,余芬干事很实在,不来虚的,不踩“假水”!

乌蒙山崇山峻岭、高路入云

余芬同志以昂扬的斗志凸显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胜不休锐意扶贫,展示了执著顽强的攻坚精神。

在认识余芬之前,36岁的贫困户周应华就完全丧失了生活信心,他的妻子去年患尿毒症去世,留下十几万元债务,76岁的老父亲带着3个年幼的孩子住在摇摇欲坠的土坯房里。余芬一次次电话联系周应华,劝他用好政府补贴,修好房子,解决安居问题。周应华一开始坚决拒绝,最终余芬说服了周应华。修建过程中,余芬帮他协调补助款,赊来建材,争取机关单位捐助抽水机、引水管,联系好心人捐赠家具。余芬牺牲10天后,新房子建成投入使用。周应华泪水连连地回忆说:“是芬姐让我圆了新房梦,是她给了我生活的信心!”

她努力寻找增收门路,搬掉阻挡致富的“脱贫顽石”。余芬把一个长期游手好闲的贫困浪子王新应改造成了自食其力的“杀猪匠”。王新应父亲早亡,母亲年迈,成天东游西荡,36岁还在打光棍儿。余芬看到他把衣裳拴在腰间,帮他解下衣裳重新穿好,让他看手机拍出的吊儿郎当相和穿戴整齐相,对他说:“幺儿哥,拿出精神来,我帮你联系个活儿干,再帮你说个媳妇。”通过一次次走访、谈心、带他参加脱贫培训,为他找到了走村串户揽杀生猪的门路,还买了整套工具送他。王新应三个月就杀了30多头猪,挣了4000多元。王新应说,是芬姐不嫌弃,才让他有了奔头,第一次活出了人模样!

乌蒙山滋养万物、大爱无声

余芬同志以顽强的担当肩负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尽其所能倾力扶贫,展示了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她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扶贫,落实只争朝夕的扶贫要求。余芬所在的文旅局执法队人少事多,任务繁重,她坚持周一到周五白天蹲机关工作,晚上搞突击巡查,一到周末就蹲到联系村吃住下来,做到本职工作和扶贫工作两不误。从走马村联村干部考勤记录统计表明,2017年4月至12月共8个月的时间里,余芬到走马村开展扶贫工作30多次,折算工作日50多天,远远高于古蔺县“联村干部每月到村工作不少于2天”的时间要求。

她发动一切可资利用的力量扶贫,谱写了举家扶贫的感人乐章。余芬的丈夫陈开政是古蔺县中医医院骨科主任,医术好,病员多,工作辛苦,全年几乎没有节假日。余芬结对联系贫困户,家里照顾不过来,就动员孩子们轮流做家务,还把老公也“拉下了水”,每周带着他一起下乡扶贫。贫困户都说,陈医生很贴心,就像当年的赤脚医生!

她调动一切能够调用的资源扶贫,汇聚起众志成城的爱心洪流。她当过教师,利用师资优势帮助很多贫困学子圆梦。她编过十多年《古蔺文艺》刊物,担任县作协副秘书长,认识文化界很多朋友,于是发动他们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先后辅导了40多个贫困学生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捐款五千多元资助贫困学子付益、邱元亮圆了大学梦。在余芬带动下,同事陶毅、余纯先分别长期结对帮助2名困难学生,涂道丽、贾思浓、彭玲都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千方百计为贫困户办了很多实事,县文化执法大队成了一支作风过硬、业绩突出的“扶贫先锋队”。

乌蒙山百年红色、革命峥嵘

余芬同志以忠诚的信仰秉持共产党人的纯洁初心,二十八年一心扶贫,展示了久久为功的奋斗精神。

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余芬认识到文化扶贫对于脱贫致富的独特作用,她依托岗位致力推动文化事业扶贫,亲手组织和参与“送文化下乡”活动达180多场次,遍及古蔺26个乡镇,惠及群众24万人次,把党的政策和文明新风送进了千家万户。

她长期资助贫家子弟完成学业。余芬在丹桂镇岩湾小学教过将近两年书。看到很多学生交不起学费,她一户户登门家访,向学校担保学生欠费,从每月68元的工资中拿出大部分来垫付贫困生学费并贴补午餐,硬是挽回了15个穷孩子继续上学,她却贴进了400多元“呆账”。

乌蒙山顶天立地、辉映日月

余芬同志以高尚的情操兑现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矢志不渝献身扶贫,展示了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

余芬的勤奋、才华,特别是在“送文化下乡”、《古蔺文艺》期刊编辑中的出色表现,得到很多领导赏识。她坚定着清白的家风。余芬致力于家风建设,相夫甚切,持家甚俭,律己甚严。余芬从不做生日宴,也不给孩子、丈夫和父母做生。她的生活非常节俭,常常说吃饱就好,穿暖就行。一件羽绒服穿了十多年,内衬破了,打个补丁照样接着穿;几块旧毛巾嫌扔了可惜,缝起来铺作枕巾。余芬对自己十分“吝啬”,对贫困学子却十分大方,一出手就是几百元,对支持大学生、支持孩子参加考试培训,花个几千元不心疼。

她坚持“走完扶贫工作最后一公里”。余芬做事总要做到最好,对扶贫总是尽心尽力,走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2017年12月24日,她想到贫困户吴仁芬和胡克勋家的电视机坏了,而且第二天是吴仁芬老人过生日,决定趁周末给他们送去电视机。她把自己家的电视机拆下来,又到市场上去买了一台,当天下午等陈医生做完手术后,就让他驾车送自己进村。到达走马村之后,按照事先联系,本来可以按照吴仁芬老人的意思,把电视机下在路边,等老人自己把电视机搬回家。看到老人搬起有点困难,余芬坚持要陈医生开车上山,把电视机送到老人家里,不幸发生了意外,在车祸中丧生。有的村民事后说:“也许不亲自送电视,芬姐就不会出事!”“也许周一再来,芬姐也不会出事!”

壮士一去不复返,余芬不幸牺牲在扶贫路上,她的牺牲,让熟悉和不熟悉她的群众无比沉痛。一石激起千层浪。余芬的感人事迹,迅速传扬古蔺大地。学习宣传余芬,不断掀起热潮。乌蒙千里,辉映日月!余情绵绵,芬魂不朽!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