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非遗火龙 燃情端午

2017-05-26 09:03:3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庞山岚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杨尚威) “龙头左右摆,再抬高一点!对,尾巴甩起来……”端午节来临之际,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中心学校在地图中查看学生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潭火龙”第十代传承人刘世全的指导下在校园里舞起了火龙,体验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庆祝即将到来的端午节。

“‘马潭火龙’传到我这一代整整十代了,真正的大龙共十三节,每节直径1.3米,用彩色纸缠成100圈的竹圈,全长147尺,有龙宝、龙头、龙身、龙尾四部分,娃儿些还小,舞不动大的,只能先舞小的” 刘世全谈到,“端午节要来了,和娃儿些舞上几圈龙,求天老爷保佑风调雨顺”。

“马潭火龙”由竹篾仿编龙骨身,龙骨身上糊彩纸,龙骨里点上可燃的蜡烛,在夜里显得灯火辉煌,由此得名“火龙”,扎好后还需选吉日用公鸡血“祭龙”,舞龙主要模拟传说中龙的形态、动作,突出龙的特定神态。龙舞表演要求演员手脚动作紧密配合龙头变换节奏,伴奏人员锣、鼓、叉、唢呐等紧随龙的舞动人而节律有致,特别注重耍宝求巧,耍头求晃,耍尾求摆,耍身求稳,具有极强的地方民俗特色。

“将火龙引进到学校的乡村少年宫兴趣组中,既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民俗文化,又培养其对舞龙的兴趣,对于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种传承。”胡市镇中心学校校长赖廷刚介绍到。

“龙看起漂亮,同学们一起舞起来又好玩又热闹,我们都觉得学起来有趣”该校火龙组学生杨安源谈起自己舞的“火龙”充满了期待,“等这个‘龙抱柱’练好了,刘爷爷还要教我们其他更好耍、更复杂的动作”。

据悉胡市镇历来就有端午舞龙祈福的传统民俗,“马潭火龙”最早源于当地“扎草龙”求雨祈福,2007年被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四川在线泸州新闻热线:0830-3776680,微信:【发现泸州】,投稿QQ:115130544@qq.com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