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红遍酒城 是使然还是必然?

2021-08-04 17:44:4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消息(何显卓 泸州频道 周梦颖) “今年的高粱长势还要得,预计要比去年多增收1500多元。”8月4日一早,泸州市泸县兆雅镇古佛村村民黎兆秋,正在自家高粱地里锄草管护,再过不久,她就要开始忙着收高粱了。

 

为了给高粱腾地,黎兆秋特地把家里能用的空地都腾出来,打扫干净,以便收高粱回来的时候有地方搁。

不仅黎兆秋,在高粱种植这件事上,泸州市各区县都在为发展高粱产业“腾地”。江阳区、龙马潭区、泸县形成相邻大区域连片高粱种植“百里长廊”,合江县大桥镇建成了全省唯一的省级高粱良种繁育基地500亩。

2021年,泸州糯红高粱种植面积达60万亩,预计产量达19万亩、产值13亿元、种植户人均增收2000余元。

今年,泸州高粱种植面积和产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高粱的“红”,抛开天气环境等因素,发展,也占一部分。

泸县兆雅镇古佛村的高粱。何显卓供图

村镇开荒 为高粱“让路”

今年4月,泸县兆雅镇本着加快撂荒土地流转,让土地利益实现最大化的理念,积极寻求撂荒土地的治理办法。由镇乡村振兴办牵头联系到了某酒类企业的高粱供货公司——德旺粮油有限责任公司,该粮油公司在考察了古佛村的交通、水源、有机肥等条件后,最终确定在古佛村种植1100亩糯高粱。

引进了企业,古佛村党委书记刘雪萍考虑到村上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很多荒地闲置没有利用起来,便决定与德旺粮油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决定将闲置荒地利用起来,鼓励村民种植高粱,促民增收。

鼓励也需要行动来实现想法。

“一听说荒地可以利用起来,村社干部们的工作积极性都很高,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争取把荒地尽可能多的集中承包出去,既避免了土地浪费,也能给村民们增加一份收入。”刘雪萍说,如今泸州白酒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相较其它农作物,高粱经济价值略高一些。

成熟的高粱。何显卓供图

最终,村上和德旺粮油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模式是:免费发放高粱种子,包回收;前两年由德旺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开垦平整荒地,种收高粱,后续将收取承包费;规模化种植高粱的锄草和管护等人工需要,村上部分闲置劳动力,也可以到该公司务工增收,日常管护高粱,70元/天,可解决周边百余名村民就业。

为了鼓励村民种植高粱,对于不愿意参与集中流转土地的村民,今年,德旺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将960斤高粱种子免费发放给他们,由村民种植,收成之后,以3.4元-3.5元每斤的价格收购,实施订单种植,解决上百亩非规模化种植高粱的销路。

黎兆秋原本去年种植了2亩本地高粱,但收成一般。今年,村里来了专为酒企供应高粱原料的公司,黎兆秋没有犹豫就把自家本地高粱换种成了糯高粱。

“种子不花钱,丰收了还包回收,为啥子不种嘛?”黎兆秋道出了换种糯高粱的原因。

看着眼前的糯高粱,黎兆秋粗略盘算,今年的收入大概比去年高1500多元。

目前,兆雅镇古佛村高粱种植面积总计1100亩,今年产值预计能达到135万元左右。

成熟的高粱。何显卓供图

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这些平整后的荒地在春种秋收高粱后,会在秋季种植儿菜,实现粮菜轮种,改善土壤质地。

以此为契机,接下来兆雅镇也将积极引进和学习先进种植经验,改变群众种植观念,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增收渠道,促进撂荒地综合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区县出策 为高粱“铺路”

古佛村昔日的撂荒地上,高粱硕硕压弯了枝头,产业增收的甜头让的干部群众笑弯了腰。

不止古佛村,近期,泸州市三区四县,都有成片的高粱红了。当前也正值收割阶段。烈日下,田间地头,总有背着竹篓,拿着锄刀,戴着草帽收割高粱的村民。

在高粱产业发展这条道路上,全市都在出谋划策。

近年来,泸州市坚持把“一穗红粮”作为提供泸州千亿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质原料和促进一方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件大事来抓。不仅为村民免费提供种子、技术,还构建了“酿酒企业+专业合作社+高粱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高粱订单种植面积达95%以上。

因此,高粱示范种植面积得到稳步发展,并且势头良好。

今年3月前后,泸县向全县20个镇(街道办)农户免费赠送了15.6吨糯红高粱种子。部分乡镇还制订了价格保障机制,与龙头企业签订生产订单等方式,保障村民的销路和增收。

为提高全县高粱机械化水平,泸县农业农村局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农田小改大,坡改缓,为机械化收割提供适宜空间。同时,还按照央补加县补的方式,给予购机户购机价款40%以上的补贴,缓解购机户经济压力。

当前,泸县已建成酿酒专用粮(高粱)生产面积13万亩,预计平均亩产330公斤,总产可达4.29万吨,直接收益可达2.8亿元。

高粱面积同样超10万亩的古蔺县,2021年,该县完成高粱种植面积10万亩,预计总产量可达3万吨。

作为古蔺县万亩高粱种植示范乡镇之一的石屏镇,今年共发展高粱种植11000亩,可实现产值1747.2万余元,覆盖农户876户。采取“生产、收购一体化”的模式,打消粮农担心销售难、售价低的顾虑。

今年,泸州还将持续发力。

如计划投入省级酿酒专用粮生产基地建设和省级产粮大市奖补资金1300万元,提档升级江阳区通滩——石寨、龙马潭区金龙——双加——胡市、泸县潮河——海潮等高粱高产万亩示范乡镇群5个共10万亩,实施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种养结合、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等项目,集成推广高粱良种、漂浮育苗、规范栽培、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高质高效技术。

技术上,或以大户带动、订单拉动、补贴撬动、培训推动等方式,带动群众栽种高粱;亦或以通过开展高粱种植技术培训,邀请农业科技专家,从整地、选种、育苗、移栽、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为农户讲解了高粱标准化的种植和管理技术,让他们了解高粱科学的种植技术,提高农户种植高粱的技术水平,提高高粱的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