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实干“女汉子”改变一个贫困村

2017-05-10 08:47:1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庞山岚

——记泸州市龙马潭区长安镇长春村党支部书记黎雪梅

黎雪梅(右一)回访贫困户,了解情况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刘健) 日前,驱车行驶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长安镇长春村的柏油路上,绿油油的蔬菜、成片的果树、统一风格的民居不时从车窗外闪过,景色美不胜收,真让人不敢相信,三年前的这里,还是一个不通路、不通水、不通气的“省级贫困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长春村有今天的变化,得益于村民选出一个好的致富领路人——村党支部书记黎雪梅。时年32岁的黎雪梅,把带领全村脱贫致富为己任,抢抓近年脱贫政策机遇,强基础、兴产业、正民风,让该村逐步实现产业建起来、村民富起来、村貌靓起来。

2016年,长春村实现整村脱贫。同年,黎雪梅也被授予泸州市“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荣誉称号。

完善基础设施 提升幸福指数

2011年,从外地务工回来的黎雪梅经过选举,成为长春村副主任。“年轻人思路新、点子活、有干劲。”因工作出色,在村民的一致拥戴下,2014年,32岁的黎雪梅当选为村支部书记。

“一定要改变贫困村现状,让长春村群众过上好日子。”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黎雪梅暗下决心。

为了摸清村情民意,打好工作基础,黎雪梅上任后马上开展进村入户精准识别工作,将全村586户跑了个遍,把了解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最大限度地摸清村子实情。

经过反复分析,黎雪梅找出该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思想意识守旧”等贫困症结,提出“完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思路。

“要致富,先修路。”2014年的长春村,只有长安镇到村办公室一段是3.5米宽的水泥路,其余都是泥巴路,产业进不来,产品出不去,乡村无形象,严重阻碍了村民致富的梦想。“让出门一身土,下雨两脚泥成为历史。”这是黎雪梅在群众大会上作出的郑重承诺。

修路没有资金,黎雪梅就四处争取;部分村民因为路基占地闹“别扭”,黎雪梅就带领班子成员白天黑夜反复做思想工作。 “那段时间,天天都要到晚上11点过才下班。”说起这些,黎雪梅苦笑。

在黎雪梅的努力下,该村争取到各类资金2000余万元,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不仅进村公路扩宽升级为白+黑的柏油公路,开通了城镇公交,还实现了社社通水泥路。

路修好了,黎雪梅又争取资金,为全体村民安装了自来水,开通了天然气;对 105户农户实施农房风貌塑造和前后院绿化美化,对贫困户开展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新建村办公阵地,文化活动广场,配齐村卫生室医疗设备、文体器材等;全村覆盖无线通信网络、有线宽带。

引进扶贫项目 村民持续增收

脱贫致富,造血是关键,要想让群众富起来,还得有“路子”。 通过学习借鉴外地脱贫的成功经验,黎雪梅决定走“引进项目、流转土地、股权量化、资金分红”之路,让低效土地成为贫困户手中的 “摇钱树” 。

“开办养猪场应该不错。”黎雪梅权衡着,长春村传统产业以农业为主,猪饲料资源丰富,而养猪场产生的大量猪粪又是天然有机的农业肥料,不会造成污染。说干就干,黎雪梅立即着手联系,2016年,“温氏养猪场”项目成功引进。

该项目由村集体流转4亩土地,利用争取来的25万扶贫资金建成,再交由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公司每年向村集体支付养殖场租金,租金以股份红利的方式发放给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日前,养猪场的第一批生猪已经出栏,运往川内各地进行销售。根据协议,村里的41户贫困户,户均获得养猪场的租金分红300余元。“企业刚刚起步,以后产值提升了,分红会逐渐变得可观。”黎雪梅对未来充满信心。

多渠道增收,一个项目显然不够,黎雪梅又瞄上了邻村养鹅基地。由于对方是成熟产业,黎雪梅开出各种优惠条件,为基地建成提供各种要素保障。目前,年出栏45000只的大白鹅养殖基地已在长春村落地,并为长春村贫困户提供鹅苗、养殖技术,统一定价回收。这一“订单式”的养鹅,带动了20多户贫困户走上养殖致富之路。

此外,黎雪梅还“鼓捣”着引进更多的产业,流转土地800余亩建成了露天蔬菜基地、生态农庄苗圃基地、稻鱼共生水产养殖基地、冬枣林基地、莲子基地等。

多头产业的发展,让长春村群众更多地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投资投化等方式获利,贫困户逐渐脱贫,村民的腰包也逐渐鼓起来。2016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425元。

转变村民思想 激发内生动力

“多亏了黎书记,要不然,我们这一辈子都不可能住上新房子。”贫困户陈德洪的妻子陶金美感激的说,修房欠了债,以前迷恋打牌游手好闲的丈夫也主动打工挣钱去了。

看着眼前陶金美的新房,宽敞干净,人畜分离,让人无法相信这是曾经的贫困户。

“房子修好了是一方面,陈德洪的转变才是拯救这个家庭的关键。”看到因懒而穷的陈德洪能够主动出去打工挣钱,关心子女,照顾家庭,黎雪梅欣慰地说,扶贫先扶志,提高贫困户生活的信心,才能让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

长春村5组贫困户王仲民也是在黎雪梅的帮助下,争取到了农村危房改造和贫困户人居环境改造的资金,让破败不堪的土巴房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小洋房,还帮助其两个孩子办好了户籍,并顺利入学。谈起黎书记的好,王仲民赞不绝口。

“只有激发贫困户主动致富,才能实现长效脱贫。”黎雪梅介绍说,该村发动村民养鱼、养鸡、养猪和外出就业等,实施产业发展和就业扶持共31户32人、低保兜底30户44人、医疗救助25户32人、教育保障12名。38户93名贫困户2016年实现全面脱贫。

黎雪梅真抓实干帮助贫困户脱贫得到全村的认可。2016年,省、市、区的脱贫攻坚督查组的验收考核中,该村脱贫率和满意率都是100%。

公正赢得认可 脱贫不忘初心

在常人眼中,能够当选村支部书记的大多都是本村大家族的人,但在长春村,与黎雪梅姓式相同的仅一个80多岁的老太婆。“要想获得更多的支持,服众才是关键。”黎雪梅笑着说。

黎雪梅深知,只有处事公正,不循私情,才能赢得认可,顺利开展工作。上任后,黎雪梅首先就取消了自己公公的低保,这也让丈夫埋怨了不少。黎雪梅说,公公身体很差,患有肺气肿等多种慢病,每年住院药费开销至少5万元,正因为如此,之前村里给办理低保。但黎雪梅觉得,自己的家庭还勉强过得去,应该把低保让给更需要的人。

“时间久了,家里人也习惯了,对我也逐渐理解了。”说到这些,女汉子黎雪梅硬生生的把泪花逼在了眼眶里。本来为了照顾家庭、孩子,自己才放弃在外打工,没想到当上村支部书记后,“白+黑”、“ 5+2”的工作模式已成常态,反倒是12岁的孩子很懂事的提醒我要注意身体。

“既然在这个位置上,我就要尽力做好自己的事。”上任至今,黎雪梅初心未改。

“现在,长春村已经整村脱贫,下一步,长春村还将加大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村民收入稳定,同时还要大力提高村民文明素质,把我们长春村创建为名副其实的‘四好村’。”对于长春村未来的发展,黎雪梅信心满满。

四川在线泸州新闻热线:0830-3776680,微信:【发现泸州】,投稿QQ:115130544@qq.com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