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金额2.3亿元 泸州查获串通投标违法犯罪行为9起

2020-09-10 15:51:5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杨震森 川报观察记者 魏冯

9月9日,记者从泸州纪委监委获悉,近期,泸州市查处规避招标案件5起,投标人弄虚作假案2起,公安机关针对招投标领域串通投标的违法犯罪行为立案9起,移送起诉7起,取保候审5人,涉案金额共计2.3亿元,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

“本机关依法查明你(单位)在投标泸县城西工业园某地块土石方工程中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按照相关规定,处以51531.95元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3091.92元的罚款。”

近日,泸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向广元市永昌建设有限公司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并由项目业主泸川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没收其投标保证金20万元。

今年5月以来,按照省市纪委监委统一安排部署,泸州市发改委牵头开展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重点对2019年1月以来的全市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招标人规避招标、弄虚作假、围标串标等突出问题开展整治。

开展自查、抽查、核查 建立公开招标项目检查台账

5月18日,泸州市发改委牵头,联合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局等8个部门,印发《泸州市工程招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方案》,重点治理招标人、中标人、评标专家、招标代理机构等方面存在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同时,通过媒体发布信息、公布举报电话,广泛征集招投标领域问题线索,督促违纪人员主动说明问题。

“我们严格开展‘三查’,以督查促整改。”泸州市发改委招投标科长陈登玉介绍。由泸州市发改系统牵头,督促业主单位对2019年以来公开招标的490个项目全面自查,建立工作台账,并逐一制定整改措施;行业内监督单位按不低于10%的比例系统抽查,认真梳理发现的问题并归纳汇总;由纪检监察机关及重要职能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按10%的比例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核查,全面加大整治力度。

截至目前,泸州已完成去年以来公开招标的490个项目自查工作,发现存在问题的项目数56个,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并建立台账;累计核查项目88个,发现招投标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23起。

涉嫌围标串标 分层分类移送问题线索

近日,在排查泸州市文化艺术中心“专业舞台设施设备安装工程(演艺厅)项目”时,泸州市纪委监委相关人员发现参与投标三家单位的投标报价,均比招标控制价略低,且上下浮动仅1%,三家投标单位投标价未充分竞争,情况异常,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庚即将其列为重点核查项目。

经过核查后发现,本次招标中有2家投标人因不具备招标文件规定的资格要求被废标,最终仅有一家公司被推荐为中标候选人,且经过组织专家论证,认定3家投标单位工程量报价清单的报价雷同项达34%。为此,泸州市发改委、市住建局认定该项目投标人涉嫌围标串标,移交城管执法部门进一步调查,经调查围标串标属实。因涉及刑事处罚,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我们通过资料核实、现场核查等措施,分行业分层次开展全面自查和重点核查,对发现的违纪违规、涉嫌犯罪等问题,分类移送相关部门。”泸州市纪委监委派驻市发改委纪检监察组组长许亮说。

截至目前,市发改委向市纪委监委移送问题线索8起,向城管执法部门移送问题线索3起,取消中标资格并没收投标保证金4起,责令修改招标文件1起。

实现“不见面招标” 量化建筑企业市场行为评价、现场行为评价

当前,为了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工作,泸州市发改委着力在招投标流程电子化上下功夫,依托“泸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实行招投标全程电子化操作,实现“不见面招标”。

泸州市发改委完善了施工、监理、勘察、设计的招标文件范本,对涉及到招投标的各种条件和自由进行明确的限定。同时,泸州市结合实际出台《泸州市建筑施工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管理办法》,规定将建筑企业市场行为评价、现场行为评价进行量化,目前,正在对2000多家在泸建筑企业进行综合信用评价打分,通过对市场主体从招投标到建设阶段的情况进行记录、评价,有效遏制建筑企业违法违规行为。

为防止招标人规避招标,泸州市发改委将抢险救灾和应急工程项目管理纳入规范化渠道,进一步细化抢险救灾和应急工程项目的适用范围、申报、审批程序。

今年1月至8月,泸州市公开招标项目289个,招标控制价60.69亿元,中标金额53.43亿元,节约资金6.26亿元,节资率10.31%。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