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7%!泸州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49万人

2020-12-30 17:01:5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十三五”泸州市城乡就业保障成效篇

四川在线消息(泸州频道 蔡惠兰)“十三五”期间,泸州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坚持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各项就业创业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全方位推进城乡就业服务工作,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泸州全市累计城镇新增就业21.49万人,完成“十三五”目标18万人的112.67%。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2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3.5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248家,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3.53%之间,全市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建立就业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

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刚离婚时,没有住房、没有固定收入,父亲又生病住院,生活非常困难,现在,政府帮我找了这份公益性岗位工作,让我的生活有了质的变化。”12月25日,在合江县大桥镇人民政府便民服务中心公益性岗位上忙碌的罗庆霞告诉记者。在别人眼里,42岁的她是乎比别人更幸运些,不仅有了份好工作,政府还额外给她解决了社保医保。据了解,工作之前,罗庆霞仅有初中文化,她通过报考函授大学努力学习,在竟争上岗中成功获得公益性岗位,加上上班后同事们的帮助,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罗庆霞觉得自己能在岗位上能帮助更多的人,更大的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为实现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泸州市积级探索、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开发公益性岗位,搭建平台建设扶贫车间,加大招工信息宣传,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组织现场求职,确保群众“就业有渠道”。

“以前我在家里种地,经过帮扶人的介绍,我去了扶贫车间上班。现在有工资领比在家里种地好多了。”12月25日,在合江县就业扶贫车间里,正在忙碌的泸州宏旭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合江分公司员工白光文告诉记者,自己已经57岁了,到外地去不好找工作,加上老公因病住院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通过村上推荐优先安排,进了扶贫车间上班,工资每月有3000——4000多元,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据合江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潘丽霞介绍,合江大桥扶贫车间厂区占地面积15903平方米,建筑面积8614平方米。由泸州宏旭包装制品公司合江分公司负责运营。主要面向贵州茅台、宜宾五粮液、泸州老窖等知名酒类企业供应酒盒、纸箱,年生产总值2800万元。

大桥扶贫车间采取飞地联合建设的方式,由合江县大桥镇领办,县内8个乡镇19个贫困村各注资50万元参与建设。探索“县级部门牵头+镇领导驻点+现场代表蹲点”的建设管理模式,车间建成后,资产归县属国有平台公司,交由大桥镇协助管理,通过招引企业入驻,获得稳定租金收益,各村每年可获得4万元以上的收益。收益的30%注入村集体公司,用于支持村集体经济滚动发展;70%投入村级公益事业,对村级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修缮。目前,车间已解决149人就业,累计吸纳贫困劳动力53人;务工人员月收入不低于3000元。该扶贫车间已累计享受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补贴98000元,以工代训补贴3640元,一次性稳岗就业补贴134000元。

以上公益性岗位的开发、扶贫车间的建设,仅是泸州市做好困难人员就业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泸州市开发公益性岗位实行托底就业援助,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49531个次,安置贫困劳动力47194人次,累计补贴资金24279.05万元。目前公益性岗位在岗11848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贫困家庭劳动力11089人,其中贫困家庭劳动力10227人,发放社会保险补贴86593.38万元,成为泸州市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

积极探索大胆尝试

打造“实效型”双创升级版

“十三五”期间,泸州市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铸品牌,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打造“实效型”双创升级版,泸州忆家香食品有限公司返乡创业者万昭玲就是通过创新创业平台,实现华丽转身。

12月25日,记者来到“豆痴”生产基地,只见一个个晒缸在露天的山坡晒场上整整齐齐地排列,工人们手拿木棒,正在手工搅动着料坯,浓郁的豆香扑鼻而来。

“今年参加泸州市第七届创新创业获得冠军,对我们企业来说是站上了一个很高大的平台,让我不在当井底之蛙,让我在创业路上得到了启发,同时也找到了一个导师团队,给予了公司在销售、管理模式极大的指导和帮助。”在“豆痴”生产基地,优秀返乡创业者、“豆痴”创立人、泸州忆家香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万昭玲告诉记者。

2011年,万昭玲返乡创业,2015年成立泸州忆家香食品有限公司,创立“豆痴”品牌,该公司在政府一系列的政策帮护和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指导下,发展日益壮大。目前,该公司已是集食品研发、生产、销售、养生旅游及电子商务平台于一体。生产基地占地面积100余亩,已建成厂房3000多平米,天然晒场2个,4000余口晒缸。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场45亩,可年产酱油、陈醋40余万斤,年产值3000余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的规模企业。是泸州首家通过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的调味品企业,2020年荣获四川特色旅游商品金奖。

“十三五”期间,泸州市在打造“实效型”双创升级版的同时,着力打造“中国泸州人才发展大会”“泸州市创新创业大赛”“泸州众创智慧行动”“创业大讲堂”等活动品牌。象万昭玲这样的返乡创业者通过创新创业平台,实现华丽转身的创业者还有很多很多。

“进驻泸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得到了园区很大的一个支持……园区免费为我们提供场地,让我们可以培训一些在家闲的妇女有了灵活就业的机会。”四川省苗药香囊研发团队艺术总监谢袁芳说。

据泸州市文化创业产业孵化园平台管理公司总经理孙斌介绍,该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于2015年8月成立,园区总面积12000余平方米,是泸州市第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重点孵化以“文化演艺、文化动漫、创意设计、互联网+文创”等为主要内容的小微文化创意企业。目前已入驻文创企业、大学生创业工作室36家。园区荣获泸州市2016年度“双创十佳服务单位”。2016年度被市双创办评为首届“泸州市创新创业孵化园区”,2019年、2020年评为泸州市示范园区(孵化基地),园区平台管理公司四川天赐泸州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创建“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十三五”以来,泸州市已建成市级以上创业园区(孵化基地)36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20家,区县级10家)。全市26个市级以上园区累计吸纳入园创业项目2187个,在园项目1225个,带动就业18105人,园区为入园创业者提供专业服务和物业、场租等各项优惠累计达到6847.5万元;共开展创新创业活动10000余场次,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培训讲座1600余场,各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园区)、众创空间开展活动7800场次,活动累计参与人数40000余人;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泸州市创新创业大赛,共服务创新创业项目2000余个,发放比赛奖金100余万元,达成意向投资2.6亿元,大赛品牌正在川内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落实政策强化监管

失业保险各项政策真正惠及于民

“十三五”期间,泸州加强加快落实政策,强化监管。建立失业人员申报失业保险金的快捷通道;健全失业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优化稳岗补贴返还、减税降费等政策;拓宽渠道,丰富形式,开展更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服务;将服务下延,信息共享,优化公共就业服务,畅通民生服务渠道。

据泸州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李岭介绍,泸州在保民生、促就业方面做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第一是促民生,针对泸州的一些困难群体、就业困难人员以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工作等作为兜底安置的重要任务之一。第二是就业促进一直在努力,按照城镇新增就业指标,每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3%以下,共实现21.49万人新增就业;第三是政策扶持,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保障性政策扶持,对困难人员、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开展了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一系列的政策的扶持,通过大力促进一些政策,比如职业培训、补贴政策、见习补贴、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特别是今年疫情的严峻的形势,加大了失业保险政策的落实力度。

畅通民生服务渠道,推进《就业创业证》等办理服务下延至乡镇(街),极大的缩短了办证时间及距离,让群众跑更少的腿,享受更多的服务。全市综合服务窗口已实现30项业务一窗办理,县区公共就业创业综合大厅均已全面启动,同城办全面铺开,“好差评”评价机制全面上线,形成了精细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综合柜员制经办形态。泸州就业服务工作在全省就业工作中,年年处于领先水平。先后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四川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被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表扬为“全省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