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中医医院成功开展首例三维标测下房颤心脏射频消融术

2016-10-09 13:57:0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周洁

反复发作困扰患者多年的阵发性房颤,在carto 3(美国强生)三维立体标测下,成功为患者进行了心脏射频消融术治疗,仅仅用了两个多小时就完成了手术。近日,泸州市中医医院在全市市属医院成功开展了首例三维标测下房颤心脏射频消融术,为房颤患者带来福音。

七旬老人心悸发作多年 两个半小时解除病痛

患者高大爷(化名)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从多年前开始突发房颤,因“反复心悸,引发脑栓塞、偏瘫”,家人将他送到泸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经检查诊断为阵发性房颤,引发心源性脑栓塞,并出现偏瘫后遗症。

入院后,泸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朱彬详细分析了该患者病情:患者诊断明确,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如不及时进一步治疗,不仅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将会恶化患者的心功能、再次出现器官栓塞等风险,具有房颤射频消融的适应症。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后决定为其实施治疗房颤最新、最先进的方法——carto三维立体标测下的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心脏射频消融术的一种特殊类型)治疗房颤,配合最先进的压力感应消融导管,大幅度提高了成功率。经过两个半小时的微创手术,将困扰患者多年的房颤成功恢复为窦性心律并得以维持,患者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感。

虽然房颤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脏疾病,但是射频消融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不开刀,只是像打针一样通过穿刺腿上的静脉送入几毫米粗细的消融导管,对心脏的电路进行改良,不留置任何材料在体内,手术安全、可靠。

“手术过程中,我的意识完全清醒,术中没有明显的不适感。”高大爷高兴地说。6小时后,他的右下肢解除制动,就可以在床上活动,一天后就自己下床活动了。

手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连续心电监护显示均无房颤、房速发作,一周后患者出院。

三维系统引导下的心脏射频消融术 使房颤治疗安全、可视

房颤——就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指心房无规律地、快速地跳动,心房率能达到350—600次/分钟(正常情况下为60—100次/分范围内)。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性疾病,我国房颤病人有近900万之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患病率急剧升高,75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甚至达到10%。

然而房颤的危害被严重低估,房颤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容易并发血栓栓塞(脑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下肢动脉栓塞等),长期房颤会导致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和心肌病,房颤病人5年内死亡率较正常人群增加1.5-2倍。泸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朱彬提醒:很多不明原因的脑梗塞,都要警惕房颤的可能!

在房颤的治疗方面,采用药物转复房颤效果差(多数不能维持一年),且副作用大。在此基础下,房颤心脏射频消融术应运而生,伴随着探究房颤本质的过程,导管消融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在采用传统的X光射线下二维导管消融手术处理房颤等心律失常疾病时,由于无法立体显现心脏的解剖结构,使手术医师很难判断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和消融靶点,因而常常出现“力不从心”的感觉。三维电解剖系统的出现,终于令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在可视系统下,医师们在手术过程中不仅可以看到实时三维的心脏解剖结构,同时抽象的心电信号也被转化成为了不同的颜色,让房颤手术更加安全、有效。因此,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进行的导管射频消融术是当前治疗房颤的最佳方法。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房颤导管消融,具有可三维重建心腔几何模型;提供常规标测和消融电极的空间位置、顶端造型及其与心内膜的贴靠程度等重要信息;记录已完成消融点;可验证线性消融的效果;减少手术和X线曝光时间等优点,已经成为房颤心脏射频消融术的必备选择。

泸州市中医医院三维标测下导管消融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该院迈上了房颤电生理治疗新台阶。(李娟 赖谦)

相关链接:

泸州市中医医院作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准,但按照泸州市医保局相关政策,在该院就诊的辖区内患者均按照二级医院(区县级医院)标准收费和报账,对患者收费降低且国家报账比例明显提高,大幅度降低了患者所需承担的费用,使得很多以前因为费用太高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获得了康复的希望。

欢迎关注四川在线泸州频道官方微信(luzhou-scol)、新浪微博(川报泸州新闻)报料。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