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科大学附院首次用鞘内吗啡泵治疗顽固性癌痛

2017-03-06 09:56:5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庞山岚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记者 刘军)3月3日,泸州市西南医科大附院首例鞘内吗啡泵植入术的患者在经过数天的康复观察后出院。时间追述到2月28日,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疼痛科等多名医师经过近3小时的努力,成功为一例直肠癌全身广泛转移的重度癌痛患者实施了鞘内吗啡泵植入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镇痛效果满意。

据悉,陈女士罹患直肠癌,在去年年初手术一年之后开始多发转移,盆腔、会阴、臀部剧烈疼痛,彻夜难眠,此前在西南医科大学疼痛科应用多种镇痛药和镇痛方法均效果不佳。当从外科转入疼痛科时,每天要大量口服阿片类镇痛药物—大约口服240mg吗啡,外加每日肌注镇痛药,生活质量非常差,痛不欲生。

最终,经附院疼痛科主任欧册华主任提出建议,与患者及家属协商后,计划采用目前国际上成熟先进的鞘内吗啡泵植入术进行疼痛阻断。经过对陈女士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后,于2月25日进行鞘内吗啡测试,即在蛛网膜下腔注射0.8mg的盐酸吗啡,患者疼痛完全消失10余小时,随后疼痛虽然出现,但在随后的3天时间,疼痛缓解70-80%,而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这坚定了患者及其家属选择鞘内吗啡泵治疗的决心。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何要开展鞘内药物输注泵植入术进行疼痛治疗?

根据临床资料统计表明,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有50%~80%的癌痛病人未能得到科学有效的镇痛治疗。患者出现疼痛后,往往会导致失眠、食欲减退、疲劳和乏力,还可能出现恐惧、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有人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目前,现代医学已将癌痛当做一种疾病进行治疗,鞘内吗啡泵植入术作为国内外镇痛领域的领先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为顽固性疼痛患者进行镇痛。这种做法就相当于在患者体内搭建全天候输入止痛药的‘高速公路’。

据疼痛科欧册华主任医师介绍,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西南医大附院疼痛科派出多人前往宣武医院、华西医院、深圳南山医院等医院疼痛科进修、参观学习,对鞘内吗啡泵植入术进行了专门的学习了解,全科医师对其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有了较深入的掌握,再经过科室充分讨论、精心策划和充分术前准备后,最终用于临床实践。

什么是鞘内药物输注泵植入术:

鞘内药物输注泵植入术国内外镇痛领域的领先技术—将镇痛药物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断疼痛信号经脊髓向大脑传递,直接作用于疼痛—神经传导通路,从而提高吗啡等强镇痛药的治疗效果。此技术特点是镇痛效果良好;用药量仅为静脉用药的1/100,口服药量的1/300,大大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一旦植入终身受用;操作相对简便易行;体积小巧的吗啡泵,植入体内后,癌痛患者再也不需要大量口服吗啡等镇痛药,术后病人可运动、洗澡,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从心态上使患者对生活重燃信心,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此技术的成功开展既为川西南地区晚期顽固性癌痛及各种难治性慢性疼痛患者提供了一个可选择且有效的方法,也使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的治疗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是不是所有的疼痛患者都可以做这项手术呢?

欧册华主任医师说,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疼痛用药首推还是口服,鞘内吗啡泵置入术的主要适应症为其他方法无法缓解的癌痛,部分严重且多种方法无法缓解的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FBSS)、骨质疏松性疼痛、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幻肢痛、残肢痛等也可使用鞘内吗啡泵镇痛。

而且并非每个癌痛病人都适合鞘内药物输注治疗,在病人选择这一镇痛治疗之前,医生会掌握病人是否真正适合运用,要先做鞘内镇痛药物测试,以观察患者对鞘内给予镇痛药物反应,在确定镇痛效果良好且无严重副反应后,方可进行鞘内吗啡泵植入术。

鞘内药物输注泵植入术与传统口服注射镇痛有什么区别以及注意事项。

常规口服镇痛药物是先经消化道吸收—肝脏、血液循环—大脑、脊髓,起作用。虽然口服大量镇痛药物,但最后到达作用部位:大脑、脊髓的量极小,以吗啡为例,口服300mg,相当于100 mg,而最后到达大脑、脊髓的则只有大约1mg的吗啡!而鞘内吗啡泵则直接作用于脊髓和大脑的吗啡受体,跨过了消化道吸收—肝脏、血液循环两个环节,因此用药量仅为静脉用药的1/100,口服药量的1/300,大大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而且可以根据病人疼痛的程度调节给药剂量。但是也有一些可能的副作用,如鞘内感染、脊髓炎、脑膜炎、吗啡快速耐受、头晕、嗜睡、皮肤瘙痒等。

四川在线泸州新闻热线:0830-3776680,微信:【发现泸州】,投稿QQ:115130544@qq.com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