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医院成功开展FFR术 避免心脏支架过度使用

2017-12-28 15:20:5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庞山岚

将一根细如发丝的压力导丝伸入心血管内,经过精准的数据测量,便可测定出FFR(心肌血流储备分数)。从而,以精准的FFR数值作为科学依据,指导医师是否需要对临界病变冠心病患者植入人工支架。

近日,泸州市中医医院率先在川南地区成功开展这一国际先进的FFR术(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直接测量血流储备分数术),将让大部分冠心病患者摆脱人工支架,仅需服用常规的药物即可治病,从而避免支架的过度使用,造福广大患者。

川南首例FFR(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直接测量血流储备分数)手术中

七旬老人胸闷、气紧 简单治疗后轻松出院

12月初,家住龙马潭区的一名七旬老奶奶,因间断性胸闷、气紧等不适症状加重,并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长期慢性病史,遂来到泸州市中医医院住院就诊。

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提示,老人的血管病变属于临界病变,是否需要行支架植入,需要更精准的测量手段。

国家卫计委心血管疾病介入诊治资质医师、泸州市中医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袁小蓉,反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在征得其同意后,决定对其施行FFR术(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直接测量血流储备分数术)。

压力导丝(如图中红圈内所示)

在精心的术前准备后,手术顺利展开。在华西医院专家的指导下,袁小蓉医师亲自主刀操作,术中患者配合良好。经过40分钟左右的FFR(血流储备分数)测量,检测结果显示,老人属于冠脉临界病变,无需植入人工支架,口服药物即可治疗。

“这个检测仪检测得真是精准,而且有实实在在的依据,我一下就放心了。现在不用做支架手术,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我的痛苦和负担!”术后,老人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经过简单的药物治疗后,胸闷、气紧等不适症状逐渐缓解并消失,三天后康复出院。

FFR(血流储备分数)测量中显示数值

精准测定冠脉病变 避免支架过度使用

冠心病是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造成的病变,会引起血管的狭窄和堵塞。

据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朱彬介绍,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是决定是否行支架植入术的关键。冠脉造影可用于诊断冠脉狭窄,但其仅凭肉眼判断,在评价狭窄程度时无法提供精准的数据,也无法确定该狭窄是否会引起缺血。由于冠脉造影在评价狭窄病变和心肌缺血关系中的准确性不高,常常会高估病情,很容易导致支架植入术在临床中过度使用。

“一般我们通过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狭窄达到90%以上的严重程度,就直接植入支架。而对于冠脉狭窄程度只有70%—90%的临界病变,究竟是否需要植入支架,以前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和依据,因为我们无法判定该狭窄是否跟缺血症状相关,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医生也往往直接选择了植入支架的方式,这就造成了支架的过度使用现象。”朱彬表示,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植入支架并非一劳永逸的治疗方式。因为人工支架毕竟是异物,植入人体后,患者需长期服用口服药物,治疗费用将会增加。

与此相反,血流储备分数(FFR)是一种对冠脉狭窄进行功能性诊断的手段,能够测定冠脉狭窄的情况下可获得的最大血流。FFR测定时,0.75的界限值能区分狭窄是否引起临床意义的心肌缺血。当FFR≥0.75时,可认为狭窄没有临床意义。对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当血管病变直径小于90%时,建议仅对有相应缺血证据,或血流储备分数(FFR)≤0.8的病变进行干预。

朱彬表示,很多患者在行FFR测定后,避免了安置支架,而只需服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对患者经济上而言:减少的不仅仅是植入支架的费用,还有因为植入支架后需长期服用的口服药物费用(其中仅仅氯吡格雷这一样药物就可以节省费用5631元/年),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市中医医院此次引进国际最先进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测仪(FFR),并成功开展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定,不仅填补了川南地区此项技术的空白,而且使医院心血管介入诊断步入精细化,造福广大冠心病患者。(文/胡炀 赖谦 图/心血管内科)

相关链接:

FFR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四大主要作用”

1、FFR(血流储备分数)是判断冠脉临界病变是否需介入手术干预的必备手段;

2、FFR(血流储备分数)是治疗心肌梗死、分叉病变、弥漫性病变等病变的首选方法之一,FFR在有多支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非常大,可以降低常规治疗的盲目性,减少患者的支出;

3、在有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情况中,FFR(血流储备分数)可以帮助临床医师进行更合理的治疗决策;

4、FFR(血流储备分数)可以更精确地了解血流动力学特点,弥补冠脉造影的缺点,避免过度医疗。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