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保证患者的安全,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2020-02-19 16:37:2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阮长安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邓婕)“今天是我被隔离14天后第一天上班,病人太多了,只能早早就停号了。”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病科医师谭丹大年三十和初一连续两天值班后一直咳嗽不停,疫情当前,为防止可能出现患者院内感染的风险,医院建议她在家自行隔离14天。看到同事们一直奋斗在临床一线,谭丹也很着急:“防疫期间,我们牙周黏膜病科和牙体牙髓病科合并一起轮流排班,看到大家冒着风险,一直坚守岗位为患者解决牙疾,我却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与他们并233の肩作战,感到非常惭愧!”

隔离结束,谭丹第一时间要求上岗。今天一早7点过来到科室,她看到走廊上已经坐了很多病人,他们虽然每隔几个位置坐下,但是仍然让谭丹感到很紧张:“因为我们确实担心患者的高风险,他们对于自身的防护比较薄弱,加上如果一旦要治疗,患者就必须脱去口罩,张开嘴巴,这种暴露的行为本身就具有高风险性,再加上口腔诊室这个特殊的高危场所,我也是为患者捏了把汗!”

今天一天,谭丹就诊了近20个患者,是疫情以来病人量最大的一天:“我也没想到今天会有这么多病人,而且大多都是牙隐裂患者。”谭丹介绍道,这可能跟疫情期间,大家宅在家吃东西不注意有关,进食过硬食物而造成牙齿薄弱部位出现了裂纹,从而引发了牙髓感染。有的病人疼痛剧烈,甚至迁延成急性牙髓炎,口服了抗生素后效果仍然不明显,来到医院就只能通过开髓引流,才能缓解疼痛。

虽然这些治疗对于谭丹来说,都不是难题,但在疫情面前,任何风险都可能成为危险。众所周知,口腔治疗中的最大风险就是交叉感染,而开髓引流具有更大的感染风险。谭丹和护士陈欢做好了最大程度的防护,也是对患者负责:“手术衣、护目镜、面罩、口罩、帽子、鞋套、防护围脖,几乎做到了武装到牙齿。”每一个患者在开髓治疗后,医护人员都要更换防护装备,调换诊室,并进行严格消毒,这样下来,治疗的程序和时间就相对繁琐和延长,医生也得更加谨慎和专注。为了节省手术衣同时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半天下来谭丹和陈欢护士没上一次厕所,没来得及喝一口水,里三层外三层的防护,加上口罩完全被雾化充满湿气,脸上也留下了深深的勒痕。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83岁的老人,其实他不属于急诊患者,牙齿也已经属于开髓引流开放的状态,疼痛不明显,加上他年龄偏大,抵抗力相对较弱,我们希望他能在疫情结束后再行根管治疗。”谭丹说道,这位老人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坚称自己身体素质好,想请医生治疗。谭丹再三斟酌,经过老人查血、照片,再根据他的身体状况,认真评估后为老人进行了治疗。“虽然风险很大,但是患者的急切需求,我们作为医生也要考虑,所以在我们认为能安全处理的情况下才会进行治疗。”

疫情当前,作为医生,谭丹首先考虑的是患者的安全,但同时又要考虑患者的需求。因此,谭丹特别提醒患者:医院是高危场所,特别是口腔医院,唾液飞沫、气溶胶在诊室空中广泛散布,即使我们做好消毒和及时更换诊室,也难免会有漏网之鱼,为了他人健康和自己健康,尽量在这特殊时期安心宅在家。医院开通了网上在线和电话接诊,患者可以随时咨询。对于来院就诊的患者候诊时尽量不扎堆,与周围人保持一定距离。

“医者仁心,我们真心希望能为每一位患者解除疼痛,但更希望大家不因就医而增加感染的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