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宇:“吃”出来的平衡 沟通“下去”的体重

2023-11-03 15:59:03来源: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消息(泸州频道 郭慧琳)“每天睡觉前要吃面包加牛奶,不然睡不着。有时饿了实在睡不着,睡下后也要起床再吃点东西才行。”

“婆婆,你这个吃法不行。虽然在这个年龄能吃是件好事,但吃的方式不对,反而给身体增加负担。”11月3日,张泽看着眼前有些富态的婆婆说。

“85岁”,张泽宇看了看屏幕上年龄一栏显示的数字,又看了看眼前的婆婆,婆婆黑发间夹杂着些银丝,交流时婆婆清晰的逻辑让他不禁感叹道:“婆婆精气神很好,但目前的饮食习惯让您体重超重,导致血压‘居高不下’,常常觉得头晕。”

10年打磨 一眼估算出食物能量

张泽宇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每天的工作就是与“吃”打交道。“吃东西”这一再日常不过的行为,在他眼里却十分讲究。“吃什么”“怎么吃”等,鸡蛋、猪肉等常见的食材,在他的手中,就成了人体能量收支平衡的“秘方”。

张泽宇坐诊时,皮肤黝黑配上“白大褂”,鼻梁上挂着一副眼镜,随时都是笑盈盈的模样。一上午,面对不同的患者问着类似的问题,他耐心地解答,时不时还打趣几句,笑声在诊室内散开。正是这憨态可掬的模样,张泽宇的同事给他起了个昵称,叫“熊猫”。

“你现在不能再减了,要保持这个体重。”“每天坚持喝牛奶没?”……今年是张泽宇从业的第10个年头,他的手机里积累了不少患者的联系方式,并时常保持着联系。他和患者间与其说是医患关系,倒不如说更像是朋友。

营养学科说不上“热门”,但聊起当初为啥选择这一学科时,张泽宇是这么说的,“营养学科发展较缓慢,但考虑到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营养学科的前景应该不错,可能会成为一个风口和热点。营养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其被动性强,被动干预患者的身体健康问题,而不是明确告诉患者其疾病情况,并制定出一份必须遵医嘱的诊疗方案,没有摸得着、看得见的核心技术。”

经过10年的打磨,张泽宇看到餐桌上摆放的饭菜,就能算出这顿餐能让人体吸收多少能量;能量在体内如何转换;一餐下来,是否能让人体在某一时间段内,能量的消耗和摄入平衡等,这些成为张泽宇的“核心技术”。

贵在坚持 3个月打破3年减重失败“魔咒”

张泽宇的接诊患者中,“减重”诉求位居所有诉求的首位。“‘管住嘴、迈开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患者主观意愿太强,但临床营养科可干预的节点不多,导致减重失败的例子不占少数。”张泽宇说,“但我总结了四个诀窍,‘真诚对待’‘常聊常新’‘频繁随访’‘时常鼓励’,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用专业知识和真诚的态度去说服患者,让其自愿跟随我的思路和节奏去做。”

“这个学科可以让我开心地治疗。”曾女士减重成功后,对张泽宇说了这样一句话,令他印象深刻。据张泽宇介绍,曾女士的工作对形象管理有要求,经计算,她的BMI值(备注:是指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超过正常范围。近3年时间里,曾女士尝试了按摩、节食、运动等各种减重方法,均以失败告终,并产生了头晕、掉发等“连锁反应”。

让曾女士意想不到的是,跟着张泽宇的节奏,经过3个月的减重,体重从120余斤回到了98斤。“减重最难熬的是平台期,身体机能要适应目前能量的‘收支’情况,体重停滞不前,导致患者产生放弃的念头。”张泽宇说,“这时候患者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引导,并且多给予赞美。以心理干预和情绪管理的方式,带动患者减重的信心和决心。”

“十年了,终于又回到了2位数,3个月时间,管住了嘴,也迈开了腿。谢谢自律的自己,感谢张医生一直鼓励我和给我最专业的指导,让我养成了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总觉得瘦的最终目的除了变美最重要的是拥有健康的身体……”曾女士减重成功后,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回想起看到这段话时的感受,张泽宇说:“当时很有成就感,自己的职业和能力被认可。”

鼓励患者、赞美患者、和患者沟通成为张泽宇的“拿手菜”,对患者情况的跟踪逐步成为他的生活日常。“不断了解患者心态和意识的变化,及时纠正其错误观念。多跟踪、多关心,将患者在某个节点突然放纵时,及时拉回正轨。”张泽宇说。

然而,对张泽宇而言,这些“核心技术”的“不可替代性”还远远不够。目前,他还在不断寻找突破口,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核心技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