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彭树清:六十年不忘初心 在党为党

2016-09-20 12:00:1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周洁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汪静)8月,泸州连续发布11个高温预警,太阳一出来,地上像下了火,气温连续多日高达38℃以上。但刚走进特兴镇走马村,一个皮肤黑红的瘦削老人就从不远处缓缓走来。

这位85岁高龄的老人叫彭树清。1955年入党后,他62年如一日,将他的所有都献给了党,用一生的言行履行一个党员的誓言。7月1日,他获得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

一腔热血洒疆场

“我就是觉得光荣!”坐在床头,彭树清回忆起当年一腔热血,不顾父母反对参加抗美援朝的场景。老百姓一听到志愿军从小市出发,天还没亮就敲锣打鼓放火炮。“听到广播里面‘志愿军要出发了!志愿军要出发了!’我觉得很自豪。”彭树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1953年2月,22岁的彭树清应征入伍;立下战功,荣获抗美援朝三等功; 1954年成为工兵12团一营一连一排二班班长;1955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作为一名工程兵班长,为了保障前线作战部队的士兵运输和粮食运输,枪林弹雨之下,他常常带领班级连续几夜不眠不休架桥修路。

“我们主要负责‘三桥’的修建,设计高水位桥、低水位桥、水底桥。”耄耋之年的彭树清思维清晰地向记者说明,水底桥就是距离水下35公分的桥,是为了掩护士兵的水下作战。

彭树清清清楚楚的记得,战争结束那天晚上,天空一片漆黑。“可是心里名堂啊。战争是在1953年7月27日晚12点停火的。”彭树清回忆,只是好多一起架桥修路的同志都不在了,“子弹不长眼啊。有次我们40多个同志正在架桥,一炮下来,就只有十多个同志是完好的,有两个同志当场就死了,渣都没剩。”记者看到,原先精气神十足的彭树清努力压制住自己发抖的手,眼神变得有些飘忽。

“一夫之智”建家乡

1953年,战争结束;1957年,彭树清退伍回乡;1957年2月至1984年他先后继任了原光辉村社主任、民兵排长、治保主任、村主任、生产队长等。

战争之前,18岁的彭树清就已经是农业合作社社长。战争结束后,彭树清延续了作为一名党员应尽的职责,他带着对家乡人民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带领原光辉村4000多人开始着手搞家乡的经济建设。

战争过后的光辉村亦如当时中国其它村庄,没有耕牛,没有水车,只有大片荒凉的土地和勤劳朴实的贫困农民。

“但是,这么些年,即使再穷,我也从没向我们政府要过一分钱。要找钱就找外面的钱。”彭树清一脸的自豪,他们战天斗地,用自力更生的双手战胜贫穷。

他带领群众开垦荒地,积极想办法改善村民生活;合理分配生产资源,把耕牛就近分配,给村民生产生活提供方便。

“老彭那些年经常到处‘串’,挨家挨户的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他这个人热心和善,大家有大事小事都愿意找他出主意,想办法。”原光辉村村民李银金说。村里还设立了奖惩制度。几十年下来,几乎没有偷抢拐骗的事情发生。

一片赤心献余热

“我老爹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彭树清的儿子说,前几个月去掰包谷把颈子摔坏了,做了手术,差点就没缓过来。但村里召开党组织会议,只要能走能动,他刮风下雨都积极到会。并且把党小组内成员通知到位,组内成员因事因病不能参会的,会后都将会议精神即时传达。

2004年光辉村改组成为走马村,73岁的彭树清发挥余热,担任该村党委第八党小组组长至今。

彭树清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勤劳感染走马村的新一代人;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他说小赌也是赌,“我作为一名老党员,应该起示范带头作用。”

几年前,彭树清和老伴儿一起居住在旧瓦房里。政府找到他,告诉他房子属于危房,可以列入危房改造。而且由于他是退伍军人,可以得到比普通人更多的补偿款。但是他却拒绝了政府的补助。

他说:“去帮助更有需要的人吧,我这边如果遇到大雨,房子要塌了的话,我还能搬去我儿子那里住,不用管我。”他常说“还有很多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我有手有脚的,饿不死。”

四川在线泸州新闻热线:0830-3776680,微信:【发现泸州】,投稿QQ:115130544@qq.com

“你怎么不找个接班人呢?”老伙伴笑他。彭树清欣慰的说,“我孙儿完成了我的遗憾。”23岁的彭联政(彭树清孙子)正在准备入党申请书,延续老一辈党员的宝贵精神。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