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呐喊——扎根泸州的画者陈铁

2017-02-28 17:43:3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庞山岚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程莉娟)你我都见过油画,见过人物画、风景画、写实的、抽象的……普通人在判断一幅油画好坏时,觉得画得真实,画得很像,和照片一样,以为那便是好,实际上这只是很浅显的认知。在这个艺术不断被商业化的时代,能像陈铁一样听从内心的召唤,打破常规去创作的人已经不多了。他的画里有感动,带着直击内心的色彩,倾诉着属于灵魂的声音。

为画而生的人

陈铁给人的第一印象并不深,安静而又有些沉默,甚至给人一种惜字如金的感觉,直到走进他的画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关于藏民的画,带着版画的风格,配以恰到好处的色彩对比,鲜明又不失庄重。交谈中,记者了解到,陈铁从1988年正式学习绘画到如今,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却从未间断过对画的探索,让人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上天虽然给了他沉默的性格,却也给了他丰满的内心。画室里除了画布、画纸上有画,石头上也有,略微散乱的画室恰同他的油画,在静谧中喷涌着一种深沉的热情,带着无限张力,历久弥新。

泸州画油画的人不多,像陈铁一样一直都在画油画的更少,说他是为画而生的人,一点不为过,不管是沉默的外表、专注的精神、执着的追求,缺了任何一样都不能使他沉静在两江之畔,几十年如一日醉心艺术海洋。

叛逆的先锋者

“我也画油画,大大小小的作品见了不少,能让我感动的画却真的很少,陈铁的画就是其中之一。”陈铁的好友张翼如此说到。纵观陈铁的画,找不到一个非常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因为手法众多,让人一时之间很难将其描述为某个流派或者某种风格。

油画《大昭寺》中呈现了一幅信徒朝拜的场面,人物处理采用了一种粗犷的线条,氛围营造很有异域风情,光影处理又借鉴了莫奈、梵高的手法,整体结构简略;在《问》这幅油画中,陈铁又将人物进行了变形,虽然整体是冷色调,却能给人一种闪烁的感觉,这是这幅画比较独特的地方;而《沼泽》中又融入了中国画泼墨的手法,可谓中西结合,再配以印象派的一些丰富,整体画面充满了动感,有气韵。

但最令记者印象深刻的一幅画还是《橡树》,初瞧这画只觉得特别,似乎要倾诉什么,似乎要表述很多东西,在凌乱中有着一种旺盛的生命力。经过张翼的分析,才令人恍然大悟,陈铁将本来的构图分解、重组,笔触看起来凌乱,实际上全程贯穿了作者内在的情绪,似树非树,似狂非狂,动感十足。

绘不羁为骨血

艺术家最难能可贵的精神就是敢于突破和创新,陈铁也是从传统框架的束缚中慢慢挣脱出来的。年轻时的美术学习经历为陈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后,陈铁先后在广东、海南等地从事相关工作,2003年开始真正扎根在了泸州。要想从一开始就以绘画谋生并不容易,可陈铁坚持下来了,并且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继续坚持着,若说没有一股不羁的力量在支持着他,他不会坚持到今天,更不会层层突破,实现个人风格的创新。

形似、美丽,不是美术的最终目的,而油画经过很多年的变迁,也超脱了仅作为“照片”存在的意义。好的画如好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能够打动人心,能够见之忘俗,引人共鸣,陈铁的画正是如此。当一个艺术家超然于艺术技巧之上,能传达出真情实感、丰沛力量的时候,那便到达了更高的境界。

“要懂他的画,解读要独特的眼光,他的视觉与手法,有穿越感。才情使然,天斌决定他对绘画的揉捏,不要用常人的眼光掠夺与评判。”张翼把陈铁的这种创作方式称为解构主义,或许正是经过这样打乱重组的光影线条,才能展现出一种凤凰涅槃的新生感。因此他的画越看越觉得有味道,越看越觉得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人、一片风景、一种事物那么简单。

沉默的呐喊声

有人的画如诗,行云流水,有的人画如火,喷涌迸发。陈铁的每一幅画中都能找到一种“躁动”的感觉,是动态,是韵律,也是倾诉,似一篇无字的故事,任君领略。画风景时,他沉醉于自然,却又不完全按照所看到的风景而绘,最后出来的就是一幅面对现实,却又打破现实的独特作品;画人物时,他省略人物的细微特征,不求形似,但求传神,所以即使是粗简的线条,却能比照片更能传达出丰富的情感。

走进陈铁的油画世界,才发现油画并不沉默,美术也并不都安静,总有那么一些画给你无限想象和感悟,让你陷于作者的情感和内心,借此再发现自己的内心。没有人知道灵魂什么模样,但我们总能借用各种形式来表达内心的话语,油画虽看似沉默,却有无声的呐喊,它可以来自社会,可以来自自然,可以来自幻想,更可以来自灵魂。

四川在线泸州新闻热线:0830-3776680,微信:【发现泸州】,投稿QQ:115130544@qq.com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