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浪波:偷点时间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019-05-01 13:02:2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阮长安

中国刑事诉讼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授牌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记者 郭慧琳)“他有个怪癖,晚上加班喜欢把门锁上,不让别人知道他在加班,要等这个事情真的成功了,他才会说自己做了这件事……”对于胡浪波,他的同事是这样说的。

胡浪波是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政策与法律研究室法官助理,同时也是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他从2015年开始参加工作,在2016年他撰写的学术论文便在全国法院第28届学术讨论会上获三等奖,同时,获全省法院第19届学术讨论会特别奖。

当然,接下来还有第十三届泛珠江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征文获一等奖、第十三届中国西部法治论坛征文获三等奖等等。

胡浪波获得的荣誉证书

然而,胡浪波在大学本科阶段学习的是外语,有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在西南政法大学读研时,才学习的法学专业。

胡浪波又是怎样走入法庭的呢?“法官并不是‘我的初恋’,但是对法庭,是在读研期间‘日久生情’,因为喜欢这项工作,所以选择了这份职业”胡浪波说。

法学是一门宽广枯燥的学问,同时“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快,如何去跟上脚步?如何去解读?如何将自己“沉”在法学里呢?胡浪波说:“法官唯有肩负起责任感和使命感,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探究,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将案例作为一个支点,不断地发散思维,才能将审判实践中的疑难复杂案件与法学理论研究进行整合,提炼出高效的断案方法。”

参加西南政法大学28届研究生会副主席竞选

他借鉴英国诗人托马斯.摩尔的方法,“一切办法中最好的办法,延长我们的白天,从夜晚偷几点钟。”将法学理论与审判实务有机结合。“之所以关上门,是不想让别人知道我正在钻研这件事,成功了自然是好,没有成功的话会失落。所以还不如等做出成绩的时候,再说我做了。”

“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让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忆。”这句话成为了胡浪波的座右铭。“‘司法官不能变成一台麻木适用法律的机器,而必须用不断深化的法学思维来武装自己的人文情怀’。所以我每天会拿着笔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作摘录,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用文字记录下来,在夜晚‘偷点’时间潜心钻研。”

站在第六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领奖台上的时候,打开了胡浪波梦想的篇章。“当我怀着朝圣般的心情站在发言台上,面对众多的法学大家,心中充满着激动与忐忑。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所有的荣誉都转化成激励。当我走下发言台,我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这不是结束,梦想的篇章刚刚打开,追逐的脚步不会停歇。”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这就是著名的竹子定律。”胡浪波说。成功的过程是,前面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蓄势待发,等力量积蓄到一定程度后,便一发而不可收。

而法官职业的最大价值在于“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胡浪波表示,“希望自己以后能将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更好地结合,努力成为向陈昶屹法官一样的‘五台’法官:即撑得起法台,上得了讲台,坐得住书台,上得了电台,下得了灶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