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18年的青春岁月,他把它献给了基层法庭,为民服务;
2000多件案件,他坚持秉公办案,无一件错案、冤案;
3万多里路,他坚持送法下乡,只为了减轻群众的负担;
……
他就是合江法院九支人民法庭副庭长—张清海。
调解为民 排忧解难
身穿干净的淡蓝色法官制服,胸前戴着鲜红的法徽,脸上笑容温厚,皮肤有点黝黑,52岁的张庭长看起来比同龄人更精神、更干练。坚毅的眼神、笔挺的身板,做起事来雷厉风行,让人觉得严肃而有威慑力。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而基层法庭每天处理的大多都是家长里短的纠纷,而且离婚纠纷居多。经常遇到不理性的当事人,又哭又闹,让许多法官直呼头疼。张清海法官却有自己的调解方法,经常能够找到案件调解的突破口。
“张法官你好,经过你的调解和劝说,我和我老公的感情和好了。”8月初的一天,家住合江县九支镇安居村的赵某一早就来到九支法庭,因为和丈夫在生活上发生矛盾,赵某之前到法院起诉离婚,后来经过法官张清海的多次调解,现在夫妻俩已经和好如初。
“被告,你知道你妻子为什么要起诉你离婚吗?”满腹怨言的原告找到了知心人,她一口气将丈夫对自己不好的事迹说了一遍。丈夫在旁羞愧地低着头,一言不发。张清海法官早在接到案件时就看出了这起离婚纠纷的端倪。“当事人愿意指出对方的缺点,就是要对方改正,并不是真的感情破裂,所以调解时注重帮助他们找出影响夫妻感情的原因。”果不其然,经过调解,双方重新和好。
连张清海自己也记不清,像这样在他的调解下原、被告最终和好而撤诉的案子到底有多少件。
“也并不是所有的离婚案子都得和好,离与不离还得看他们之间还有没有感情。”张清海说,“没有感情,也要让他们和平分手,好聚好散,这样对子女和双方都有好处”。
徐某与丈夫张某原本夫妻感情很好,婚后共同生育有一子一女,一家子生活幸福。但不幸的是,妻子徐某被查出患有严重肾病,需长时间医治,而且花钱很多。家庭负担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夫妻间产生隔阂,并且徐某与公婆相处不融洽,张某便有了离婚的念头,先后两次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考虑到现实问题,最终都劝解而撤诉。然而,夫妻双方关系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丈夫张某第三次提起诉讼要求离婚。
“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即使夫妻之间随着岁月的流逝没有了爱情,亲情总归是存在的。婚姻法中也明确规定了夫妻间有相互扶养义务,这是不能推卸的责任。”张清海法官结合案情,多次对丈夫张某做思想工作,给他讲明扶养妻子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最终,双方达成了离婚协议,张某主动承担起抚养子女义务,并一次性给付徐某5万元扶养费用。
办铁案 办民心案
张清海将办铁案作为办案准则,坚持让每一个案子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面对每一个案件,他总是耐心细致、认真对待,保护每一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他常说,“不能因为我一时没有注意到信息,就让当事人吃了亏。”
2010年,他办理贾某等诉合江某竹木工艺厂民间借贷纠纷案时,被告几次申请延期开庭,最后开庭也无故不出庭。按照规定,此案按理完全可以缺席判决,这样既省事又省力。但张清海没有草率审判,因为有太多疑问盘旋在他的心头“为什么被告不到庭参加诉讼?借这么多钱干什么去了?”如果不找到被告核实,涉案标的总额达95万元的案件,草率缺席下判,有可能损害被告的合法权益。
放心不下的张清海,下定决心要找被告核实案情。因此他就带着原告,直奔泸州被告的家。被告看着摊在眼前的两张借条,情绪有些激动,对其中一张65万元的借条,辨称确实是其书写的,但实际借款只有另一张借条上载明的30万元。
原来,当时为了应付其他债权人,被告就与原告合起伙来做假,增大了借款金额。张清海仔细询问原告借款的经过、用途、支付方式,又与原告摆谈起朋友往日的情谊,以情动人,原告最终承认了当时确实只借了30万元本金的事实。“没想到法官还专门跑到家里来,我当时都绝望了,以为事情就只能那样了,法官还明察秋毫,把我们这个案子都办铁了,让我们不得不服。”被告事后说。
特殊的荣誉——全勤奖水杯
近年来,张清海先后被评为省、市先进工作者、诉讼调解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在他的带领下,九支法庭先后荣获了“全省法院系统先进集体”、“全省优秀人民法庭”等多项殊荣。而张清海却说:“群众的肯定才是我们最好的荣誉!”
2011年元旦节,本来是张清海休息的日子,但他却向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上班。当事人赵某急着外出务工,而自己与妻子的离婚纠纷还没有解决,他怀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张清海法官,希望法官能当天就能给他们处理纠纷。张清海很爽快地答应了,并马上组织夫妻双方调解,达成了离婚协议。
结案后赵某很是感激,执意要送给法官一个水杯。“这个水杯是工厂奖给我的全勤奖励,不是花钱买来的,要不是你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为我们办案,我也得不到全勤奖,所以你一定要收下。”
这个水杯最后被放到了九支法庭的荣誉室里,这份特殊的荣誉,时时激励着法庭干警。
“‘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先管好自己的手和嘴,才能做到公平和公正,才能赢得群众的尊敬。” 18年来,张清海从未违规办案、违法违纪。
没有惊天动地,只是实实在在。张清海说:“把老百姓当成亲人,把老百姓的事当自家事,用实际行动认真对待,用心处理,公正裁判,老百姓才会信服。”凭借着这份执着,18年来,张清海个人办理案子2000多件。张清海用法理明辨曲直,用真情点亮人心,始终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把案结、事了、人和作为办案的目标,用守护正义的信念支撑起法治的天平,以无私的奉献来写书自己的人生。
李忠勇 郭贵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