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纳爱”基地 为未成年人撑起一张保护网

2014-04-03 18:05:22来源:四川在线泸州频道编辑:王晶城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记者 丁汀)“谢谢你,检察官阿姨,这个闹钟就是我人生道路的警钟,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微电影《太阳雨》中,曾经的失足少年陈若玲经历被教育、感化和帮扶过后,带着对生活全新的理解和希望,重新回归校园,开启新的人生。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一部微电影,《太阳雨》是根据泸州市“纳爱”基地发生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出境的演员也都是真人本色出演。重返校园前夕,严歌(化名 电影人物原型)花了三天时间,用纸亲手织了12支康乃馨,插到“纳爱”基地的花瓶中。失足少年陈若玲的故事只是“纳爱”基地帮助的犯罪未成年人中的一个缩影,2010年起,纳溪区检察院未检科共帮助6名不捕不诉未成年人回归校园,30名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

 

近年来,纳溪区未成年犯罪人数以年均1.4倍的速度在快速增长,再犯罪率更是达到了14%。2010年,纳溪区检察院与区团委、学校、街道联系,在泸州化工职业技术中学、江南职业学校、永宁街道办事处试点建立“检团阳光联络站”。2011年10月,该院成立了泸州市检察系统首个未检科。

 

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经历多年的探索,“纳爱”团队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从“纳百川爱无疆扬法治助成长”的工作理念出发,“纳爱”基地从2011年的筹建之初便将“爱”作为了重要元素,所以在功能的配置上不仅将审讯室改为了会谈室,更增设了阳光驿站、游戏互动平台、学习园地等检察机关不常见的再教育设施。使这里少了些压抑的气氛,却有几分温馨的味道。

 

2012年,纳溪区检察院与团委、学校、街道联系,开展检团联系,在全区34所中小学建立了“检团阳光联络站”,在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建立8个定点志愿帮扶基地,“纳爱”基地框架初步构成,2013年,“纳爱”正式建立。

2013年,“纳爱”工作模式得到四川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张晓勇批示肯定;2014年纳溪区检察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被四川省检察院荣记集体二等功;近日,纳溪区检察院被团中央评为全国“青少年维权岗”。

“纳爱”基地现有检察官5名,平均年龄28岁,都是标准的8、90后。其中2名具备教师资格证,近两年还吸引了30多名心理专家、法律人士和爱心志愿者得积极参与。在针对未成年人的案子中,心理咨询师和检察干警会合作设计针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测试问卷》,评估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性格、个性、行为模式等,对涉罪未成年人存在心理缺陷等问题进行引导、矫治,为是否逮捕、起诉工作提供依据。实现了对每一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全面心理测试和心理健康关怀。

 
 

“纳爱”团队是一张网,秉承“纳百川、爱无疆、扬法治、助成长”理念,以“纳爱”基地,这个集“捕、诉、监、防、教”为一体的未检科标准化工作区为载体,吸纳政府部门、群团组织、学校企业、志愿团队等各界力量,开展未成年人预防帮教工作,让失足未成年人重新进入生活正轨、回归社会,让未成年人被害人得到系统的社会救助、司法救助,让所有未成年人远离危险、远离犯罪,为未成年人撑起保护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