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吴先生反映自己遭遇的烦心事:本月他搬入新的出租房,凌晨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回小区时发现大门已锁,找门卫开门时被告知需按人头收取“开门费”。对此,吴先生表示不解,搬至小区自己已按月缴纳物管费,为何还要收开门费?带着疑问,记者走访调查了泸州部分小区。
现状\ 收取“开门费”多发生在自治小区
记者走访发现,收取“开门费”的现象多发生在市内部分自治小区,小区没有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也没有专门的物业管理规定,小区大门处有一门卫,除了负责日常的大门看管外,大多还身兼小区垃圾清理、小区物业等费用的收取等。
记者了解到,关于收取“开门费”,诸多小区门卫心照不宣,以“有门卫看管更安全”为由回复记者为何要收费的提问。据记者了解,各个小区收费时间段略有不同,多数以冬夏季区分,收费时间段多在晚上11点至次日早上5点;收费标准则有按次数和按人头两种方式,费用在1元到2元不等。
门卫\ 夜间开门增加工作量 这是辛苦费
走访中,一名保安告诉泸州新闻网记者,该小区每天晚上12点关门,冬天则提前半个小时,早上5点半开门,收取“开门费”也是挣点辛苦钱。
另一个小区的门卫阿姨表示,因为有门卫,该小区从来没有发生过盗窃事件。关于收取“开门费”,门卫阿姨表示,半夜起床开门其实就是挣点辛苦费,特别是冬天,半夜起床容易感冒,也影响睡眠质量。
业主\ 收费可以理解,但应有明文标准
市民曾婷说,自己工作至今更换过三处出租屋,除了电梯公寓有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未收过夜间开门费外,另外两处老小区都有收“开门费”的现象。
曾婷说,收“开门费”是老小区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老小区没有专门的物管,每月向住户收取的管理费用也比较低,看大门的多数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起夜开门也很恼火,适当收点费用可以理解。”
曾婷同时坦言,从情理上,自己对于夜间“开门费”这一现象是能够认同的,但每个小区的门卫收费标准参差不齐,收取方式也各种各样。“费用每次1元、2元都在收,有些经常晚归的业主私下找到看门的大爷,给点烟‘包月’的情况也有。”曾婷介绍说,“开门费”本就没有明文规定,收费标准上再不统一标准,就很难让所有业主信服,长久下去也可能引起矛盾。
交了管理费,就不该收“开门费”
泸州市民徐雪梅租住在大山坪北段某小区内,每个月除了交水电气费,还要交几十元的物管费,因此,徐雪梅觉得门卫收取“开门费”并不合理。徐雪梅告诉记者,她虽然不经常晚归,但偶尔加班回来晚了遇到小区大门关了,就需要支付“开门费”。
“物管就是要管理这个小区,交了物管费为什么还要收取‘开门费’?而且门卫的职责就包含了开门,为啥子还要额外收取费用?”徐雪梅说,虽然收的钱不多,但是不给钱就不开门,让人感觉是“强制消费”。
此外,部分市民反映小区“开门费”是按照人头数来收费。“如果说晚上起来开门增加了工作量,那一个人是开,两个人也是开,为什么要按照人头收费?”市民罗正军说,有时候他们一家三口回家晚了,就需要支付3元的“开门费”才能进小区,这明显不合理。
街道\ 开门费”属于小区内部事宜 街道不好干涉
随后,记者联系了大山坪街道房管中心,房管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街道并无关于小区“开门费”的相关规定,也没有相应的收费标准。
该工作人员表示,“开门费”由小区物管或者小区自治委员会收取,属于小区内部事宜,街道、社区不好干涉。街道、社区对于小区的管理只能起到指导作用,如指导小区成立业委会等。
律师观点\ “开门费”不能强制收取
针对市内部分自治小区收取“开门费”的现象,记者咨询了泸州杰可律师事务所律师冯骏。冯骏认为,门卫向住户收取“开门费”这一现象并不合理,“门卫是按月领取工资的,并且他们的责任即是开门和保护居民安全。”
不过,冯骏也提到,对于市内部分没有专门物管公司的自治小区,若是没有参照包含夜间开门的物业管理规定,从情理上考虑,夜间适当收取“开门费”也可以理解。“住户晚归确实会给门卫增加工作量,应当给予守门人一个歉意的表示;但如果有业主不愿交,守门人也不能强制收取,应由守门人和小区住户协商。”冯骏说。
冯骏建议,小区门卫若是要向业主收取“开门费”,最好事先在小区业委会共同决定下,将此落地成实际的书面纪要,明文规定收费标准和时间,且参照执行;或将此笔“开门费”转化成门卫的工资补贴,按一定标准体现在门卫每月的工资中,否则,“无规定、无标准”的收费可能引发矛盾。
记者 谢静 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