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于波尔) 近日,泸州已经下了近一周的雨,泸州中院少审庭的法官们正走在叙永县黄坭乡的泥泞的山路上,去回访一起交通事故案件中的未成年女童。这是少审法官延伸工作中的一次普通回访,也是对败诉当事人的特殊回访,案结事要了,但情不能了。
维权,太多辛酸!
小怜(化名)本是一名弃婴,在襁褓中被养父母收养,养父母对她也曾疼爱有加。然而在她6岁时,养父因一场疾病去世, 8岁时养母带着她改嫁,继父还带来了两小年幼的弟弟,一家人生活艰难。9岁时,一起交通事故夺走了母亲的生命。小怜本是弃婴,养父母去世后双方的亲属都不愿意抚养她,继父承担起了抚养的责任,同时也带着她开始了与肇事者、保险公司长达四年的维权诉讼,先刑事后民事,起诉又撤诉再起诉后上诉,诸多的无奈和对法律的无知,法官在这对父女的眼中看到了他们对今后的生活茫然而无助。
与监护人交流
法官,用心关爱!
虽然依法作出了维持原判的判决,但法官更担心的是小怜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发展状况。判决作出前进行了实地走访,在跟其继父交流并走访了村社后承办法官发现小怜作为事实上的孤儿并没有享受孤儿补贴。为此,在作出判决后少审庭法官积极与乡政府联系,于4月27日在乡政府会议室召开了乡、村两级相关负责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为小怜落实了孤儿补贴,乡政府负责民政的同志并表示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还将尽力帮助其监护家庭落实低保。座谈会后,少审庭法官又到小怜就读的黄坭乡中心校与孩子和班主任童老师进行了交流,童老师表示一直对小怜的学习和心理予以积极关注,根据她与继父生活的家庭实际情况,建议小怜从下学期开始住校读书,其继父表示同意,并说将全力供养小怜读书,把小怜母亲交通事故的赔偿款保管好使用好,保证小怜的学习和生活。看着小怜轻松小跑回教室上课的背影,法官妈妈们感到苗乡雨中的空气是那样的清新,胸腔中有一股激情在涌动。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泸州中院少审法官用爱关心、关注、关护着每一个在案件中遇到特殊儿童。案结情不了,她们从小处做起,从实处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将少年审判与教育功能有机接合,用心用情,释法析理,做到既公正裁判案件,又传播法律知识和未成年人保护常识在办案中默默地传播法治精神。
四川在线泸州新闻热线:0830-3776680,微信:【发现泸州】,投稿QQ:11513054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