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黔煤运大动脉已停航40余天

2013-08-06 10:35:0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陈雪梅

四川在线消息(杨楚群 记者 代陈伟)7月31日,在赤水河太平镇古蔺港区大河边煤炭码头,古蔺聚源航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宗强望着平静的赤水河,一筹莫展。自6月9日一场大雨后,太平镇近2个月没有降下一场大雨,在烈日猛烤下,川黔境内的主要航运河道赤水河水位告急,现已断航40余天。

古蔺县出现了持续长达一个多月的高温伏旱天气。太平镇、二郎镇连续刷新泸州的最高气温值,一度飙到了44℃。赤水河能通航的河段位于太平镇岔角滩至合江县长江口间,航道全长近190公里,连续的干旱使得上游来水量大减,曾经水量丰沛、航运繁忙的赤水河,如今出现了历史罕见的低水位,目前赤水河古蔺段已断航,造成大批煤矿积压。

赤水河断航,大量运煤船停靠河边
 

赤水河:水位降至0.4米,已断航40余天

作为长江重要支流,赤水河也是川黔两省重要内河航道。古蔺县的煤炭需经赤水河水运,进入合江长江口,然后远销全国各地。

“6月上旬之后,赤水河古蔺段水位一直降,每天眼睁睁看着下降,8米、7.1米……径直降到了现在的0.4米。”古蔺县地方海事处处长阳世清告诉记者,水位持续走低,导致赤水河古蔺段断航40多天。

记者在大河边煤炭码头看到,码头冷冷清清,货船一字排开,煤炭堆积如山,看不到一名工人。

目前在赤水河上运输的船共有260多艘,其中古蔺县有70多艘,已经全部停航。截止7月31日,已经有约90艘货船阻塞在河道里,进退两难,绵延6公里。

“今年上半年,古蔺降水量只有397毫米,但蒸发量比往年同期多1/4,日照时数比往年偏多40%,蒸发量为同期降水量的1.9倍。正常1.2米水位可满载300吨,现在0.4米,连空船都跑不了。”古蔺交通局副局长赵刚说。

船主:每天看天气预报 期待下一场大雨

赤水河每年6-9月份是航运的黄金时期。往年同期,通过赤水河水运大动脉往外运煤至少80-100万吨,今年,由于干旱导致断航,仅仅运送出去10万吨不到。

川古蔺顺航666号船主陈方7月1日兴致勃勃地将煤装上船,没想到一停就是31天。自从赤水河断航后,他每天醒来必须做的事情就是站到河边看水位。“水位一天天下降,心就一天天下沉。”他说。

停航后,船主们每天研究天气预报,尤其是赤水河源头的镇雄、茅台、六盘水等地天气预报。“可是总是有变化,明明预报近日镇雄有一场大雨,我们高兴坏了。结果实际只下了一场阵雨,空欢喜一场。”陈方说。

阵雨解不了“渴”,何时能恢复通航,船主们的心头根本没底。

“往年旱情最多只有十天,我们的船就可以走了,但是今年我们已经接近两个月已经没有走船了,水每天都在往下退,最多的时候每天退十到二十公分,来场大雨就好了!”船主李建华说。

问题:大量货船积压暴晒,公路运输成本增加2倍  

“这是我记事以来最枯的一个水位。”今年47岁的海巡船驾驶员刘治平叹道。水位每日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现在已经低到0.4米。大片的河床裸露出来。记者看到,最窄的航道仅2米宽。

海巡船已经无法通过,海巡员每天只能通过汽车开到路边,然后走下河滩,检查每条船的安全情况。

“每条船上都载满了煤,船主们期待着下一场大雨就能出航,但是毒辣的太阳很容易引起自燃,每条船都紧挨着,一不小心就会造成倾家荡产。”周世清说。因此,海巡员每日的工作量至少比以前多出2倍,船主们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维护和预防上。

“我用水浇煤都有一个多月了,再不下大雨,今年我就亏大了。”为防止煤炭高温自燃,廖宗强天天浇水,一浇就是一个多月。

“平时船舶运输每吨大概就是28元的运费,用汽车运输要85元,要高出2倍。”廖宗强把目光凝聚在自己的五艘聚源号货船上,五艘聚源货船共有1250吨煤炭,断航至今,他已亏损了近50万元。

赤水河停航后,古蔺县交通运输局组织了1000多台三桥以上的大吨位货车,帮助煤炭改走公路运输,并专门制定了水陆联营应急预案,强化了道路运输企业和水路航运企业的沟通协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