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坝坝讲坛”传递正能量

2015-05-19 12:28:07来源:四川在线泸州频道编辑:罗之飏记者:蔡惠兰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张涛 记者 蔡惠兰)“……庙行镇战役拉开后,日寇倾巢出动。骆健郎指挥连队,坚守大场阵地,与敌人展开白刃战。”近日,在古蔺县太平古镇“江西会馆”,“郎乡细语”群众宣讲员、古蔺电视台主持人刘增明面向当地镇、村干部群众,宣讲古蔺本土抗日英雄骆健郎的英雄故事,引起大家对抗日战争历史的回顾和对英雄人物的崇仰。

“当与一日军中队长拼杀时,腹部被敌长刀刺入,骆健郎仅凭最后一息,反以刺刀刺入敌胸膛,随即以身压卧敌人身上,紧握刀柄不放,后被敌机枪扫射,中六弹,壮烈牺牲……”刘增明说。

骆健郎是“一·二八”抗战烈士,出生于古蔺县彰德乡建国村(今古蔺镇建国村)一个地主家庭。童年在私塾启蒙,少年转入新学。1923年入成都高等学校深造。1928年夏,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结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八八师五二八团三营二连上尉连长,驻防沪杭线上。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犯上海闸北,发动“一二八”事变,遭十九路军英勇抵抗,抗敌烽火延至吴淞一带。第五军军长张治中率部参战,他所在八八师奉命开赴庙行镇增援,直至壮烈牺牲。1966年9月16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而骆健郎的英勇事迹,就如同群众宣讲员刘增明最先讲述的那样。放眼古蔺县,群众宣讲涉及多个领域:

古蔺镇一小校长陈刚做“感恩奋进”的专题宣讲。

泸州市青联委员、古蔺县创业商会会长、泸州市非遗“古蔺手工挂面传统技艺”传承人姬岳洪讲述自己从“农村—城市—农村—城市”的创业的经历。

赤水河船工号子传承人、红军后代胡敬华和89岁高龄的老地下党员、离休干部车盛寅向社区群众和游客们讲述船工号子、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时的故事。

基层干部刘方强,讲述自己40年坚守苗乡,从“工作员—乡党委书记—工作员”的经历。

古蔺县立足实际,创新开展“坝坝讲坛”群众宣讲活动,通过群众讲身边事、群众讲自己事等方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有力推动了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

去年7月,古蔺县通过自愿报名或单位推荐,在全县选拔了20名首批县级“郎乡细语”群众宣讲员。他们挂牌“上岗”,面向全县干部群众“大大方方”地“讲身边事、讲自己事”,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而今,该县面向基层选拔了道德模范、蔺州好人等群众宣讲员100名。

过去宣讲,一般请专业讲师进行宣讲。由于讲的是别人的事,谈的是“别人的话”,听众接受程度因人而异。新形势下,古蔺县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和自己事,变普通话为古蔺话,变书面语为口头语,变报告式为演讲式,让听众觉得可信、可学,增强宣传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由于宣讲员知识结构不同,古蔺县编印了“郎乡细语”群众宣讲参考读本,重点把古蔺县情、发展战略、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等群众应知应会和喜闻乐见的内容编写进去。这样一来,宣讲就会有持久的活力,有利于构建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的群众自我教育网络。

截至目前,古蔺县群众宣讲员围绕政策法规、新人新风、文化传承等内容,开展群众宣讲进课堂、进院坝等“微宣讲”300余场,受众近20万人次,弘扬了主旋律,传递了正能量,提振了精气神。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