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国开行打造金融扶贫标杆与典范

2019-01-28 11:38:5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阮长安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朱茂)“全县棚户区已完成改造21.5万平方米、安置住房困难户3272户、惠及1.1万余人。”1月25日,记者从古蔺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截至目前,国开行已授信11.1亿元支持古蔺县棚户区改造,让上万人告别“脏乱差”的棚户区,住进安全舒适的新房。

据悉,自2012年定点联系古蔺以来,国开行总行及省分行领导情系古蔺、心系民生,累计信贷授信42.1亿元、协同引导债券和基金等各类资金19.6亿元、捐赠资金2367万元,为古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极大推动全县脱贫奔康进程,打造了金融扶贫的标杆和典范。

墨宝寺棚户区改造已全面完工,五万多居民告别了破旧的棚户区。

墨宝寺棚户区改造。

信贷融资补短板

古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成为全县脱贫摘帽的主要瓶颈。

为此,国开行在帮扶工作中,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多方开展信贷融资帮扶,推动古蔺县基础条件实现大改善。

在古蔺县石梁子水库项目现场,水库已完成大坝浇筑36米。记者了解到,该水库是一座承担县城防洪、供水保障、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骨干型水利项目。工程建成后,可缓解古蔺县城水资源供需矛盾,有效应对洪旱灾,改善县城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城镇防洪标准,最终促进县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为确保各类民生项目具备资金保障,国开行授信14.6亿元帮助建设石梁子水库、村组道路和实施校舍安全工程。目前,已建成村组道路1350公里,建成教师周转宿舍2.55万平方米、解决704名教师住宿问题,改扩建中小学校舍19.9万平方米、惠及学生3万余名。

国开行助学贷款发放仪式。

产业扶持助增收

古蔺县立足“生态田园、红色古蔺、郎酒源地”的总体定位,结合山区实际确立了“4+5”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重点打造甜橙、猕猴桃、肉牛、丫杈猪“四大农业特色产业”,巩固提升高粱、烤烟、中药材、茶叶、土鸡“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为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全面筑牢产业支撑。

猕猴桃产业。

甜橙产业美新村。康宁 摄

为了让更多企业和个人特别是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国开行通过融资平台,帮助中小企业融资贷款3750万元。累计发放3470万元扶贫转贷款,支持古蔺县脱贫攻坚重点产业发展。捐赠产业扶贫资金730万元,并撬动民间资本4398万元,引导帮扶发展茶叶、脆红李、核桃、绿色蔬菜等农特产业1万亩、建成生态羊养殖基地1个,覆盖贫困户985户3900人,实现年产值4000万元、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有力推动连片开发和整村推进扶贫项目。

此外,国开行还捐赠480万元设立小额扶贫信用贷款风险补偿金,撬动小额扶贫贷款1700万元,让4000余名贫困人口受益。精心指导古蔺县金融扶贫工作,推动发放小额信贷金3.77亿元、惠及贫困户1.4万户。

永乐镇麻柳滩村幸福美丽新村路宽村美。

生态肉牛养殖产业。

机制创新活载体

在国开行的定点帮扶下,2017年底,古蔺县永乐镇麻柳滩村实现整村脱贫。今年1月14日,麻柳滩村被评为省级“四好村”。

麻柳滩村的蜕变,得益于一系列帮扶创新机制的建立健全。国开行建立定点扶贫督查反馈机制、资金保障联系机制、消费扶贫联系机制,将定点扶贫融入脱贫攻坚的方方面面。

在定点帮扶的永乐镇麻柳滩村,国开行开展金融扶贫探索,实施贫困户小额信贷、产业扶贫、龙头带动、农业保险、生活质量提升“五个金融全覆盖”,有力促进麻柳滩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安全住房、公共服务等方面提档升级。

护家镇红响村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已实施易地搬迁42户163人,建设通村通组硬化路29公里,扶持贫困大学生4人,让全村85户335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特别是2018年国开行在该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以来,在一系列扶贫创新机制的高效运行下,红响村下一步将极有可能被打造为以“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宜居环境、交通基础、文明乡风”为重点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近日,记者还从古蔺县政府办获悉,国开金融、伟光汇通与古蔺县就开发古蔺特色古镇达成合作意向,拟投资30亿元,以郎文化为主题,在古蔺县城西区打造“蔺州古城”。计划三年内将“蔺州古城”打造为集“川黔渝游客集散中心”“文化旅游目的地”“古蔺城市会客厅”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项目,引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服务川南黔北旅游市场。同时,就共同开发“四渡赤水”旅游区进行洽谈,拟投资20亿元实施四渡赤水干部学院、红军长征第一镇、四渡赤水实景演绎等项目,推动“四渡赤水”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