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这个贫困村流行返乡创业 13人回家当老板

2019-08-02 16:31:0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记者 龙欣雨) “还有1个月八月瓜就要成熟了,需要的朋友可以提前预定了。”7月30日,古蔺县土城镇赞台村的王泽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在这个人口只有5693人的乌蒙山区小村子里,几年间,赞台村陆续回来了13个返乡创业的老板,涉及领域从生产加工到种植养殖,王泽就是老板之一。

在这些老板们的带动下,2017年赞台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村里人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home/img/file/20190802/20190802164049_8720.mp4
scolplayer视频播放器

回家种地 大学生在深山里种起了稀罕物

“不好好读书,就回家种地。”这是老人们常用来教育孩子的一句话。而赞台村七组的王泽却用实际行动表示:就算好好读书,也要回家种地。

201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王泽没有一点点犹豫,直接回家种起了八月瓜,用王泽的话来说就是“迟了,赚不赚钱不一定,早点肯定赚钱。”于是,在赞台村通往大村镇的乡村公路旁王泽200亩的八月瓜种植基地——古蔺县东来种植园建成了。

“自己不喜欢被管理。”在大学读行政管理专业的王泽最终决定自己创业当老板。“在古蔺村里长大的娃,小时候都是吃野生八月瓜长大的。而且这个东西种的人很少,种植技术不成熟,我们古蔺连野生的都长得好,为什么不直接种植呢?”王泽在大学期间就开始计划种八月瓜了。不仅只是想想,王泽付诸了实际行动,去绵阳考察技术、查阅资料、在网络上报名学习种植技术课程……为了八月瓜王泽下了不少功夫。

王泽的八月瓜种植园

对于娃儿读大学之后,不仅没有走出去,反而回到山沟沟里头埋头种地,王泽的父亲王学华并没有怎么反对就同意了。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王学华知道孩子在学校就在计划这件事情了,“他既然想做,我们肯定是无条件支持。”王学华开始为王泽的八月瓜基地出钱出力。

有了家人的理解和帮助,王泽正式开始建基地了。租地、瓜苗、肥料、药剂、打桩、拉网……前期需要投入的资金如此庞大,父亲给的4万块钱不过杯水车薪。“既然都开始做了,就一定要坚持下去。”王泽开始像亲戚朋友借钱。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像王学华那样理解他,很多人都觉得他傻,放弃了走出山沟沟的机会,当然也有少数支持他的人。王泽在亲朋好友间东拼西凑了10多万,又贷款了10多万,在前期投入了30多万元之后,终于,在今年,古蔺县东来种植园里的八月瓜第一次挂果了。

成熟的八月瓜 王泽供图

“今年预计能有3000-4000斤,今年的八月瓜我计划以70-80元一箱,一箱5斤的方式批发给古郎洞景区的商铺。或者以100元每箱的方式让景区的商铺帮忙代售。”王泽告诉记者,“明年正式投产之后预计每亩能产2000斤,按市场价批发的话每斤可以卖到8-10元每斤。这样的话2年左右就能收回成本了。”

下一步,王泽计划沿着这条乡村公路一路种下去,同时也让周边的农户参与到种植八月瓜中。“只有见到收益,他们(农户)才愿意加入。”王泽说,他会为农户们提供技术和瓜苗,也会帮着农户销售,他最后从收入里提10%的点子。这样既能把八月瓜基地的规模发展起来,又能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

亏本也要干 “小燕子”回乡为贫困户带来春天

在赞台村聚居点的一个平房里,10几个妇女在里面忙碌着。缝纫机的声音此起彼伏,剪刀和线在玩具零件中穿梭,有两个小孩在工位间玩闹……这里就是赞台村小燕子玩具厂扶贫车间。2017年,在广东的玩具加工厂工作了10几年的王小燕因为要照顾孩子不得不回到家乡。看着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的赞台村,王小燕决定还是做自己的老本行——玩具加工,不过这一次她要自己当老板。

村民带上孩子在小燕子玩具厂扶贫车间上班,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孩子

一方面考虑到厂里的用人情况,另一方面也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方便,小燕子玩具厂扶贫车间最终落户到了村里的聚居点。玩具厂主要从事玩具、包箱、手袋的加工制作,成品销售到广东东莞、珠海一带。王小燕拿出自己攒了10多年的10万元积蓄,全部投入到玩具厂的建设中。

创业并没有那么简单。让王小燕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玩具厂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现在的收入跟以前完全没法比,以前每个月能挣5000-6000元,现在一直在亏损。”王小燕说,当初回来的时候把积蓄全部投资进来了,想着也能带动贫困户,就没想这么多,“现在才知道压力是那么的大。”王小燕说着又皱紧了眉头,说到亏损的主要原因:“工人们都不会,手脚很慢,要一个一个培训,能熟练操作的只有寥寥数人。”这样一来,单子的工期就被拖长了。同时,生产成本也上升了。

赞台村小燕子玩具厂扶贫车间里,村民们正在上班

王小燕的玩具厂现在有30多名工人,其中贫困户就占了一半,王红艳就是其中之一。王红艳就居住在聚居点里,在今年5月进入玩具厂工作。2014年,因为一家四口有三个人都生病,王红艳一家被纳入贫困户。

“老公在习水做小工,干一天能拿100多块钱,要带小孩,我就不能出去工作了。”王红艳说在小燕子玩具厂工作有时间看孩子,孩子放学了还能在厂房里做作业,很方便。同时,王红艳也知道玩具厂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还是希望玩具厂能一直办下去,这样对大家都好。”

现在,王小燕一家和整个玩具厂就靠着还在广东打工的老公挣钱养活,她告诉记者,虽然很困难,压力也很大,但是既然已经开始做这件事情了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实在不行就一边开厂,一边出去打工。

贫困户主动脱贫 还在村里开起了棉絮加工厂

2016年,杨秀敏一家被纳入为精准贫困户。家里老人身体不好,还有小孩子要带,家里的收入来源全部依靠老公廖玉强。“他在贵州都均做石工,雕花的那种,一个月2000-3000块钱。”2017年5月,杨秀敏一家从原本的赞台村九组搬迁到了赞台村聚居点。

搬到聚居点后,杨秀敏和廖玉强商量之后决定在聚居点开一个棉絮加工厂,做一个小老板。“因为他之前在贵州学过这门手艺,所以就打算开棉絮加工厂。”杨秀敏告诉记者。在投资了近5万元之后,泽强棉絮加工厂正式开业了。“被子都是订做的,一床被子便宜的可以卖到180元,最贵的可以卖到300多元。”杨秀敏说,棉絮加工在每年的上半年为淡季,这个时候廖玉强就会外出打工。到了下半年旺季的时候廖玉强又会回到赞台村,在自己的棉絮加工厂工作,就像候鸟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杨秀敏一家的贫困户资格竟是主动申请取消的。在棉絮加工厂开业之后没几个月,杨秀敏他们一家就主动申请取消贫困户资格。原来,杨秀敏一家觉得家里条件越来越好了,可以自力更生了就希望把贫困户的优惠政策用到其他更需要帮助的人那里。“贫困户的政策帮了我们很多忙,这个政策很好,希望可以帮到更多的人。”杨秀敏说。

现在,杨秀敏一家年收入最少4万元,棉絮厂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杨秀敏告诉记者,现在交通和收入都比以前要好了,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现在他们一家就希望把棉絮加工厂好好开下去,这样生活才能越来越好。

为什么这个小小的村子可以吸引这么多人回乡创业?

赞台村村支书王启波说:“赞台村通过村支部引领,联系在外务工党员,发挥他们资源优势,利用外出务工发展得好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为他们提供经营场地,政府政策支持,提供销售信息和渠道。通过帮扶单位(古蔺县卫健局,泸州市江阳区茜草街道)的力量,每年帮助销售香桃5万余斤。”

据土城镇人民政府副镇长付玉介绍,赞台村以发展种养殖和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种植业现有香桃500亩、脆红李500亩、核桃500亩,毛叶山桐子3000亩;养殖业方面有生猪养殖场6间,养殖生猪500余头;养牛场8间,养殖肉牛300余头。1241户农户,在王泽、王小燕、杨秀敏和廖玉强等返乡创业者的带动下,赞台村先后多次被市、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赞台村2017年被市脱贫攻坚领导组评为“脱贫攻坚先进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