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朱茂 记者 蔡惠兰)3月19日,泸州市古蔺县二郎镇郎酒基地里蒸汽弥漫,酒香扑鼻,已按下复工复产的古蔺,在春天里跃动与腾飞。2月13日,郎酒古蔺二郎基地郎八车间的150口窖池边,在沉寂了近1个月后又重新恢复“人气”。110余名工人忙碌其间,严实的口罩遮着他们布满汗珠的脸庞。
不误农时,不负春光。同一时间,古蔺县观文镇羊肚菌种植基地里,同样戴着口罩的工人们正忙着管护与采摘。1000余亩长势喜人的“土黄金”即将丰收,口罩遮住农人的脸,却难以掩盖他们眼角的笑。
两组“口罩工人”的火热劳动场景,是全县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真实写照。疫情,阻挡不了古蔺县决胜脱贫攻坚、推动富民强县的前进脚步。
击鼓奋进抢“春光”
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增长。作为古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郎酒蒸蒸日上的火热场景,只为把被疫情耽搁的时间“抢”回来。
“二郎基地复工人数4210人,复产窖池2165口;泸州基地复工人数1369人,复产窖池3920口,酿酒产能全面恢复!”记者从郎酒厂公司获悉,在奋力复工复产的同时,疫情防控仍是重点。
生产一线也是战“疫”前线。自复工以来,郎酒厂的酿酒工们就过起了“别样”的生活。
除了日常的体温监测、病毒消杀等流程外,员工进出生产区域还实行严格的身份证、岗位证、通行证“三证核查”。“通行证”让公司与乡镇政府、员工本人所在社区形成联防联控,员工途径社区、乡村、公司门岗等设封卡点都必须严格登记相关信息,有效实现政府与公司对员工行动轨迹的双重管理,切实避免串门聚集,在保证员工生命安全的同时,更能精准、及时地处置突发的意外状况。
“疫情期间不裁员,还发补贴!”二郎基地酿造部酿酒班长胡海说,复工以来,公司不仅提供营养更加丰富均衡的工作餐,提升大家的免疫力,还在工资待遇上给予全力保障。因此,大家虽然都过着“别样”的生活,但仍旧具有“同样”的干劲。
再把目光投到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市重点项目古蔺县金兰高中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全面进入装修和室外附属工程施工阶段。今年9月,金兰高中将建成投用,可直接和间接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年拉动消费5亿元,同时带动地产直接投资10亿元。
同为市重点项目、同在新城区,古蔺县人民医院新建工程加快建设。该项目建筑面积共110950平方米,含门诊、医技及住院综合楼、行政楼、传染楼等。建成后,床位由现在的500张升级为1000张,全县医疗就诊需求和服务能力的供需矛盾将极大改善,县域卫生服务水平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全面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既是当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点的重要着力点。截至3月15日,古蔺县第一季度重点项目应开工12个,郎酒5万吨迁改项目、吴家沟2万吨生产基地二期等10个项目已开工。全县41个在建项目复工41个,复工率100%。全县116家规上企业复产116家,复产率100%。
硬核战疫唤“春”回
疫情发生以来,古蔺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迅速将脱贫攻坚指挥体系和“创文”包保责任体系转化为疫情防控机制,做到“分区分类”抓防控,坚决遏制疫情在古蔺扩散蔓延,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按照“多措并举、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总要求,古蔺县全面排查、精准锁定重点人员。在入户排查工作中,县城社区采取“4+1”,即机关包保干部、社区干部、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医务人员+社区民警为工作主体;农村地区采取“3+1”,即联村干部、村干部、村医生+联村民警为工作主体,按片区建立起网格化疫情防控工作体系,确保将疫情防控落实到最小单元。
“封闭式管理”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如何高效率、人性化地做好封闭式管理期间的防控工作?
在古蔺县古蔺镇碧水兰庭小区,小小二维码扫出了疫情防控“大智慧”。
“一扫二维码,立即验证身份,业主户号、进出小区次数等信息一目了然,快捷又安全!”小区站岗的保安唐德忠介绍说,原来排队测体温、填表,进小区门至少需要3分钟,还存在间接接触、交叉感染的风险。现在扫一下,测个体温,不到10秒钟,没有了手写填表环节,真正做到了省时省力省事,极大地提高了小区群众的配合度和满意度。
宁可严一点,不可松一毫。战“疫”以来,古蔺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统揽全局、统筹调度,紧紧围绕“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阻断传播途径”三大任务,严格实施“重点人员分类排查、确诊患者及时救治、密切接触者规范隔离、交通卡口检疫检测、城区小区封闭管理、公共场所暂停开放、聚集活动全面禁止”七大举措,全面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严防严控”工作格局,全面巩固疫情稳定向好发展态势。
新风新景迎“新春”
2月10日晚10点,一个15秒的短视频突然成为“爆款”,刷爆了古蔺人的朋友圈。四个“光头”圈粉无数,成为古蔺新“网红”。
他们,是古蔺援助湖北医疗队员,其中还有2名女性。为了方便打理和减少感染几率,他们剃光头发、远赴一线。
“古蔺骄傲,武汉加油!”转发小视频的网民们,都不约而同地这样写到。
“光头网红”仅是古蔺县视频战“疫”的一个样本。为快准狠打好宣传人民战争,坚决消除群众“麻痹大意”思想,古蔺县坚持“铺天盖地、不落一人,灵活机动、管用就行”工作思路,用“狂轰滥炸”的宣传品教育、引导、发动群众。
针对群众最喜欢刷小视频的习惯,古蔺县发起“宅一起”宣传、学习、娱乐系列活动,开设“融媒坝坝舞”“宅家学舞蹈”等线上互动节目。通过组建战“疫”文工团主动创作和引导群众自发录制,发动“小视频大战”,累计推送土味宣传音视频作品400余个,以让群众看得懂、记得住、更入心的方式,弘扬先进事迹,普及防控知识,改善生活方式。
“爱干净勤洗手的习惯养成了,使用公筷公勺写进村约了,公共场所自觉排队的风气形成了!”古蔺县德耀镇福来村党总支副书记明浪感叹,战“疫”的过程,同时也是广大干群“修身修心”的过程。
这些改变,是四则“全民倡议”大力推动的结果。
据悉,战疫期间,古蔺县文明办、县民政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改变用餐习惯的倡议》《关于改变卫生习惯的倡议》《关于改变出行办事习惯的倡议》《关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的倡议》“四个倡议”。“倡议”既着眼当下疫情防控,又放眼长远,着重引导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动人民群众行为习惯由“战时好姿态”向“平时好习惯”转变。
“四个倡议”出台以来,公筷公勺走向农村群众餐桌,村民卫生习惯明显转变,文明出行办事成为一股新风。全县306个村(社区)将结合实际,全面启动村规民约修订,与时俱进助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快形成。
一条条新村规,把“纸上”的约定变成“身上”的举止,让文明新风在身边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