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吴菁)作为古蔺唯一的主城区派出所,东城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坚持民意引领警务,持续深化“枫桥派出所”创建工作,积极创新为民服务理念、深化为民服务举措、完善为民服务方式,打造“枫桥经验”古蔺版。
用心系群众的匠心,创新户籍服务工作。东城所紧抓户籍制度改这一契机,在全省率先创新探索户籍窗口进驻医院,成立东城派出所驻古蔺县人民医院警务室,在警务室设立户籍业务窗口,并落实专人常驻窗口开展工作,实现户籍业务办理迁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警务室成立后,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户籍民警从群众需求入手,进一步新增了便民利民措施:一是拓展范围。将办理全县新生婴儿的入户业务拓展至符合条件的迁入登记和结婚迁入以及其他非主项目变更等户籍业务。二是容错办理。针对群众在紧急就医时忘记随身携带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的情况,户籍窗口为群众开具临时身份证明等手续方便其先行入院就医。三是人口信息申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设立“古蔺县人民医院流动人口信息申报点”,引导医院从业人员、就医病患及家属主动申报流动人口信息登记,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申报,方便了群众申领居住证,享受各项基本公共服务。目前,东城派出所驻人民医院警务室已办理新生婴儿入户业务190余人,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以抓铁留痕的恒心,筑牢社区防控根基。面对日益复杂的治安局面,东城所紧紧抓住警民联合、群防群治这一关键,创新开展社区治安防控工作。全所要求所有民警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通过小区公示栏亮明自己的身份,联合物管常态化开展安全防范、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调解、文明劝导、法制宣传等工作,积极参与到小区治理工作中。同时,广泛利用现代社交软件,开展“微警务”工作模式,社区民警主动加入各自“责任田”内的物管、业委会、业主、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等群体的微信群或QQ群,在群里亮明身份,搞宣传、答疑惑、化纠纷,实现了社区警务工作的拓展,让群众了解、参与公安工作,进一步凝聚警民关系。
以公平正义的初心,有效化解矛盾纠纷。针对矛盾纠纷类警情占比高、化解难度大、耗时费力等困境,东城派出所与古蔺县泽理律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创新开启“警律联调”工作新模式。每周固定三天,有律师驻所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提供法律法规咨询、普法宣传以及法律援助,专注调解矛盾纠纷和具备调解条件的治安案件,解决了以往矛盾纠纷与职能部门“不同步”“不合拍”问题。并可根据当事人诉求、矛盾纠纷的具体情况,安排专人到现场进行矛盾纠纷调处,进一步前置调解力量,缩短调解路径,提升群众满意度。“警律联调”工作模式启动以来,东城所已成功调处纠纷130余起。今年以来,古蔺县局紧盯党建引领、警民协作、治安防控、服务群众四方面工作,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治安管控能力,夯实公安工作根基。
以红色传承的“坚”意,坚持党建引领警务。古蔺本就是一片红色热土,四渡赤水的神来之笔在此挥毫。作为市级“最强支部”,东城派出所始终以党员民警、辅警为先锋,以党支部为战斗堡垒,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重温入党誓词、重温入党志愿书、重走长征路等形式,为日常警务工作注入红色基因。打造“党员联盟”,建强筑牢群防群治力量。整合各村、社区的党员同志,组建一个集巡逻防控、纠纷调处、隐患排查、防范宣传等职能为一体的“党员联盟”,夯实基层治安防控力量。
以鱼水情深的情意,全力助力脱贫攻坚。古蔺脱贫攻坚的冲锋号角吹响以来,东城派出创新扶贫举措,凸显公安特色,打造平安乡村。落实五名警力作为“四级包保”干部,常驻村上,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把普法教育、交通管理、隐患排查、纠纷调处等融入到日常扶贫工作中,举全所之力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截至目前,东城派出所共帮扶贫困户130余户,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数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