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古蔺:实施生态修复 赤水河畔岸绿山更青

2021-03-17 11:14:5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朱蔺)赤水河作为长江上游南岸的较大支流,四分之三流域在大山中,是中国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长江支流。为加强对赤水河的保护,近年来,古蔺县积极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长江干支流沿岸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

修复前的马嘶乡废弃石灰石矿场

2019年以来,古蔺复垦规模达114.0593公顷,复垦耕地56.166公顷,林地、农村道路等57.8933公顷,累计完成长江干支流沿岸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点48个,修复面积35.71公顷。

因矿施策,精准实施修复

位于古蔺县马嘶乡的废弃石灰石矿场,离赤水河仅有9.15公里,由于碎石和矿渣太多,地表裸露,大片土地未得到有效利用,当地群众对此颇有怨言。

2020年,古蔺县组织相关专家实地踏勘,深入研究和分析矿场特点,制定修复方案,采用“建筑拆除+土地平整+覆土复垦”的方式对该废弃矿场进行生态修复。

修复前的东兴镇姚家村废弃石灰石矿场

在矿场内共计穴植刺槐125株,穴植常春油麻藤405株,并在该区域覆耕植土,覆土后进行培肥,确保土壤具有较好的肥力。

为确保生态修复成效,古蔺县根据自然资源部下发的全国矿山环境遥感调查数据,对境内赤水河流域96个图斑现场探勘核实和筛选去重,聘请四川省一一三地质工程有限公司负责设计,通过集中会商、查阅资料等方式逐一分类处置,制定“一矿一策”修复档案台账,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原则,编制完成《古蔺县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10km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方案》。

修复后的马嘶乡废弃石灰石矿场

2020年3月1日,泸州市对古蔺县的48个废弃露天矿山治理情况进行认真细致严格的审查,通过连续两天的全覆盖踏勘和审查,项目通过最终验收。

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工程师詹勇称赞,古蔺县长江干支流10公里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采用自然和工程修复措施相结合,人工造林和播种草造林共同实施的方式,达到迅速复绿,全面复绿的效果,加速了生态系统的恢复,缓解了当前水土流失的困境,维系了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为废弃矿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修复后的东兴镇姚家村废弃石灰石矿场

变废为宝,土地重获新生

古蔺县东兴镇姚家村废弃石灰石矿场,离赤水河仅有6.9公里,矿场内高低不平、土块凌乱,上面时常有滚石掉落,地表上裸露着大量的碎石和矿渣,不光对周围群众的生命安全有着极大的威胁,对赤水河也存在一定污染。

古蔺县东兴镇姚家村废弃石灰石矿场的土地上已栽种上了甜橙树苗

从去年11月开始,古蔺县双管齐下,一边通过清除危石、削坡整形、栽种植物等方式对矿场进行治理,一边采取土地平整、客土回填、植被重构等措施对土地进行复垦。

如今,矿场内不仅栽种了油麻藤816株,麻竹80株,刺槐512株,有效缓解了土壤流失问题,消除了滚石、崩塌等安全隐患,还平整地面恢复林地2.3亩,复垦耕地15.83亩,复垦林地19.02亩,实现了对土地资源的再次利用。

古蔺县东兴镇姚家村废弃石灰石矿场的土地上已栽种上了甜橙树苗

2020年3月12日,古蔺县县委书记李万忠,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廷俊带领全县干部职工在该矿场栽种甜橙1000余株,预计3年后挂果,5年投产,产量达到2万斤,将会为当地老百姓带来10万余元的收益。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进古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李万忠表示,古蔺县将持续抓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苦干实干、久久为功,用实际行动保护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助力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图片来源:古蔺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