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县“对症治河”守护碧水清波

2019-06-14 20:32:2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阮长安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冯岚 苟儒君 杜明珉)护一汪清水奔流到长江,10年禁渔只是短时间内保护渔业资源的一种“缓冲手段”,切实解决赤水河资源保护问题,除了对渔业资源的保护,更重要的,还是对河流生态的保护。合江县近年来抓实赤水河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管六大任务,全面推进水岸共治,“对症治河”守护碧水清波。

碧波荡漾,山色青黛,随着赤水河生态环境治理改善和禁渔效果逐步显现,渔业资源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让陈淀明和李庆余有这一直观感受的,是他们觉得,经过两年多禁渔,现在的鱼比以前好捕了。

五一节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们来到合江,在老搭档陈淀明和李庆余的协助下开始为期二十天的科研,渔民在赤水河合江段根据不同江段的生境特点采取定置刺网、流刺网、小钩和虾笼等采样方式进行鱼类采样。

这个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的项目持续监测着赤水河鱼类物种数量、特有鱼类比例、群落结构、鱼类繁殖现状。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邱宁说:“鱼类分成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根据年龄结构就能推断这种鱼的种群会怎么发展。”

历史监测表明,赤水镇、赤水市和合江县3个江段的鱼类物种数量一般为20——30种、40——50种、70——80种,全面禁渔以前,不同江段鱼类物种数量均表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到2017年全面禁渔实施以来,不同江段鱼类物种数量均有所恢复,特有鱼类的物种数量开始回升。

水是鱼的重要载体,鱼类生长,对水体的水温、溶氧量、酸碱度都有要求,生生不息完全依靠水质的好坏来维持其生命的延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鱼多了,也表示着,水好了。在合江,“河长制”是治水的重要举措,完善督导检查、考核与激励、巡河检查等10项机制,层层细化责任到岗到任。修订赤水河“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根据河道的健康状况和存在问题,统筹考虑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岸线整治等工程措施,为河流量体裁衣,实施精准化治水。

合江县水务局副局长彭亮说:“合江县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加强了水质监测,我们对县内两个不同断面,每月监测一次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有效的提高了水质状况的在线监测和预警能力。”

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下,专职护河员连接着合江治河“最后一公里”。从首轮认河工作以来,各级河长结合实际,以多种方式开展巡河、护河活动,按照全覆盖、抓重点、明责任的要求,以河流水质稳定达标、污染源治理为抓手,主动巡河、问河,对河道治理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部署推动解决。去年,县级河长巡河289次,镇级河长巡河3388次。推动赤水河环境改善,合江在赤水河流域沿线乡镇组建保洁队伍,长期开展河道清理,及时清除河道水生植物、漂浮物、河岸垃圾等,全县开展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专项行动,完成赤水河流域19个入河排污口补充登记,取缔3个入河排污口。

彭亮说:“2017年以来,合江县总共投入了近两亿元,不断的完善了赤水河合江段沿河乡镇的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赤水河合江段境内的五家网箱养殖点,流域内9家规模养殖场和12家规模养殖户进行了集中整治。”

“对症治河”让赤水河回归原有生态底色,它的档案记录了这一变化过程。合江开展一河(湖)一档建档工作,分别以河流(河段)及水库为单元建立档案,全面掌握河库基础信息及动态信息,同时以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突出对赤水河的生态修复。

彭亮说:“我们对合江县境内14个采砂点堆场进行了清理集中整治,以及对洪水位线以下的六个砂石加工厂进行了拆除,同时也采取打击非法采砂以及取缔非法码头这种形式保证河道生态恢复,在自然保护区内我们也实行了全面禁采河道自然功能也得到了有效恢复。”

2018年2月,云贵川三省达成共识,明确以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目标,共同出资2亿元设立赤水河流域水环境横向补偿资金,建立赤水河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行流域环境保护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形成赤水河流域上下联动大保护格局,共同提升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整体水平。这样统一共识、凝聚合力,形成了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有效加强了赤水河生态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赤水河,在市民眼中,最大的成效就是水更清澈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