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
王笑妹
湘江战役后,国民党当局判明红军北上湘西的意图,在沿线集结重兵、张网以待,企图把中央红军一网打尽。而李德、博古无视敌情,执意按原定计划前进,使红军即将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
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极力反对红军自投罗网,主张改道转向敌军兵力薄弱的贵州,以此挽救危局、争取主动。这个正确抉择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护并通过三个会议确定下来。
通道会议,决定“西入贵州,寻求机动”;黎平会议,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彻底放弃原定的北上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猴场会议,重申黎平会议决定,提出了关于军事行动的选择必须由军委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这个决定,实际上剥夺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强调了“党指挥枪”。这三次会议为接下来的遵义会议打下了坚实基础。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并于1月7日智取遵义城。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解决了亟待解决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会议作出了重要决定: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取消在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就在遵义会议召开期间,蒋介石调集各路军阀共40万大军对红军展开了新的围追堵截,原定在贵州建立根据地的目标又无法实现了。遵义会议还没有开完,中央红军就不得不离开遵义,会上采纳了四川籍将领刘伯承、聂荣臻的建议,决定北渡长江,与川西红四方面军会师。——为什么要向四川进军呢?一是有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做接应;二是四川人稠物丰,利于红军活动和发展;三是四川交通闭塞,当地军阀向来排外,蒋介石想往四川大量调兵不容易。所以遵义会议作出了从泸州、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汇合的关键性军事决定,而这一决定拉开了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接下来的四渡赤水战役,就是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经历的最艰难的历程,是对遵义会议决议是否正确的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