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四渡赤水⑰丨“一纸告书”再次吹响运动战的号角

2025-04-03 15:50:1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四川长征干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

王欣悦

“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这句话出自四渡赤水战役期间,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第一次联名发布的一份重要文件《告全体红色战士书》。这份重要文件是怎么诞生的呢?

1935年1月,一渡赤水后,中央红军穿插于古蔺黄荆老林,天寒地冻、渺无人烟。饿了,只有煮点野菜;天黑了,就在大树下席地而眠。部队艰难地走了两天三夜,个别军团领导不理解为什么光走路不打仗?有的红军战士也埋怨尽走“弓背路”“之字路”。杨尚昆在回忆录里这样写道:“那时迂回曲折走得很苦,两条腿都走痛了,有的人连爬都爬不动了,红军的情绪是不高的。四渡赤水,今天过去,明天过来,部队里骂娘骂得厉害。”

这种思想动态立刻引起了毛泽东和中革军委的高度重视。为了消除疑惑、统一思想,1935年2月15至16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主要领导人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等在泸州古蔺白沙场召开会议,发布了《告全体红色战士书》,其中有一段精彩的表述:“为了有把握地求得胜利,我们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这“六个”有时的核心目标就是“胜利”!

这份文件的发布,解决了战士们的思想问题,也鼓舞了士气。二渡赤水后五天内连续取桐梓、克娄山关,再次占领遵义,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进而三渡调敌,四渡甩敌,成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张闻天在遵义大捷后高兴地感叹“我们现在不是逃命了,有希望了,有办法了”。精妙绝伦的战术更是让国民党各路军队感慨良多:川军说是“神出鬼没”,滇军说是“曲线运动,难以捉摸”,黔军认为是“磨盘战术,出奇制胜”,国民党中央军说“共军拐个弯,我们跑断腿”。

是什么样的战略战术让敌人心服口服?那就是运动战,即一切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一切的“走”是为了“打”,以有效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最后突出重围、克敌制胜。

中央红军以机动灵动之态与敌周旋,辗转腾挪、迂回穿插在赤水河两岸,上演了三万战胜四十万的军事奇迹,书写了“四渡赤水”这一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以少胜多、化被动为主动的运动战光辉范例。

在当时看来或许是一种冒险,但事实证明,每一次冒险都是从绝望中寻找希望,寻找关于胜利的希望。无论是大路、小路、老路、新路,只要跟着党的正确路线走,就一定能走向伟大的胜利。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