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
红色志愿讲解员
刘浦
1935年2月15日至16日,白沙会议下达了《二渡赤水的行动计划》,命令红军在太平渡东渡赤水河,消灭黔军王家烈部队。
2月18日,朱德、周恩来向各军团发出《关于我军速渡赤水的指示》,命令全军“须在明后两天以最迅速坚决行动确实取得并控制渡河点,架好浮桥,最迟要在二十夜及二十一上午全部渡河完毕,以利时机”。
急,十万火急!作战局局长张云逸命令王耀南带领工兵连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太平渡架桥。他们到达渡口后,只见镇上空无一人,沿河仅找到两艘摆渡用的小木船,用这架设浮桥肯定是不行的,王耀南心急如焚。一个有几十户人家的镇子,怎能就只有两艘小木船呢?人都上哪儿去了?
原来,当时贵州军阀勾结当地地主豪绅敲诈勒索、欺压百姓,中央红军来到太平渡,老乡们以为又是军阀来了,纷纷奔逃上山,把船也撑到河汊里藏了起来。
为了得到群众的支持,工兵连战士立即开展群众工作,给贫苦老百姓分衣分粮,又帮助老乡打扫院落,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群众。逐渐的,老乡们对红军有了认识,纷纷支援红军架设浮桥。没两天,工兵连就征集到二十多只船和搭建浮桥的材料。
准备就绪,刻不容缓!王耀南率领工兵连战士们连夜冒雨架桥。为了让船更加稳当,战士们光着身子扎进冰冷刺骨的河水里,把铁爪锚拴在每只船上,沉入河底固定浮桥。为了防止把桥架歪,工兵连给每只船点上马灯,借助灯光校正桥轴线。经过两晚一天的紧张作业,工兵连在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等地顺利完成了架设浮桥的任务。
19日晚至20日,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从太平渡第二次渡过赤水河。红五军团则留下两个营的兵力在太平渡渡口警戒,他们不仅出色完成了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还阻截了后面追赶而来的地方民团共三千余人!太平阻击战的成功,为中央红军顺利挺进黔北地区扫清障碍。尤为关键的是,紧接着的六天里,中央红军士气如虹,乘胜追击,一举夺得了长征途中的首次重大胜利——遵义大捷。胜利的号角即将响彻云霄,胜利的枪声已然蓄势待发!
往事不再,但山河为证、岁月有名。太平渡见证了红军的绝处逢生,是核心有力扭转乾坤之渡;太平渡见证了红军的群众路线,是依靠群众军民同心之渡;太平渡见证了红军的激流勇进,是不畏艰险敢于胜利之渡。让我们从四渡赤水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努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