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付磊
“毛衣碎片、锈迹斑斑的衣扣、磨损的布鞋”,这是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留下的一组遗物,现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被鲜血染红的遗物如今虽已陈旧,但它却见证了红军长征途中振奋人心的一幕——遵义大捷!
1935年,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后,抓住黔北兵力空虚的有力战机,在2月24日到28日5天的时间内连续攻占桐梓、娄山关和遵义城,取得遵义大捷。
2月26日晚,中央红军获悉遵义城守敌只有1个营,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部正渡乌江增援。于是,中革军委决心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赶在援敌之前占领遵义。2月27日,红一、红三军团向遵义逼近,邓萍率领部队冲在最前面,他们边追边打,一鼓作气抢占了遵义新城。为了迅速拿下遵义老城,27日傍晚,邓萍冒着危险,与红十一团团长张爱萍、团参谋长兰国清一起,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下匍匐前进,追到敌人前沿阵地侦查。邓萍通过望远镜仔细观察敌人的部署,寻找合适的攻击路线和弱点,为当晚的总攻做准备。他边观察边对张爱萍说:“你们先钳制住守城之敌,待军团主力到达后发起总攻,一定要在明天拂晓前拿下遵义......”突然一声枪响,一颗流弹击中了邓萍的头部,一瞬间他就瘫倒在张爱萍的右臂上,鲜血染红了张爱萍的衣襟,他没有来得及说完要说的话就悲壮牺牲了,年仅27岁。他是长征以来牺牲的第一位军级干部。
痛失亲密战友,军团长彭德怀悲愤满腔,立刻下达攻城命令,他手拿电话筒大声吼道:“拿下遵义城,为参谋长报仇!”红军的枪炮声、号声、喊杀声震天而来,临近拂晓,红军军团从各个方向押着黔军俘虏,在十字街胜利会师,城内百姓喜气洋洋,张灯结彩,欢迎红军又回来了!
战后,张爱萍挥笔写下挽诗一首,缅怀邓萍烈士光辉的一生。
长夜沉沉何时旦?黄埔习武求经典。
北伐讨贼冒弹雨,平江起义助烽焰。
“围剿”粉碎苦运筹,长征转战肩重担。
遵义城下洒热血,三军征途哭奇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