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四渡赤水㉘丨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2025-05-06 18:46:5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

龙雪梅

遵义大捷让红军士气大振,却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气急败坏的蒋介石飞抵重庆,亲自坐镇指挥,命令各路军要不顾一切寻找红军决战,企图将红军“聚歼”于遵义、鸭溪一带。随着国民党军的层层推进,红军的行动空间越来越小,局面越来越被动,战局呈现出凝滞状态。此时,毛泽东在心中酝酿一盘大棋,如果能够将聚集在贵州的敌人调往川南,让出通道,中央红军就可以经贵州、云南后渡过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汇合。

1935年3月15日,中央红军向鲁班场发起进攻,虽未拿下鲁班场,但让防守的周浑元部不敢轻举妄动,这就为三渡赤水争取了先机。3月16日,中革军委下达《关于我军三渡赤水河的行动部署》命令,中央红军在茅台渡口大张旗鼓搭设浮桥,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次进入泸州古蔺境内。

渡河后,毛泽东连施三计迷惑敌人。第一计,整军隐蔽。大部队渡河后关闭电台,在古蔺县境内的赤水河畔隐蔽待命。第二计,小部佯动。部署一个团兵力伪装主力北上,奔袭镇龙山,佯攻古蔺城,给敌人造成北渡长江的假象。第三计,定时发报。军委三局局长王诤“单人单机”伪装“朱毛”电台随团前进,定时发报迷惑敌人。

蒋介石果然上当了,于3月20日发出了在古蔺东南地区消灭中央红军的电令,重新调整部署,调集中央军、川军、黔军和滇军向古蔺东南方向集结,企图“聚歼”中央红军。殊不知这一次中央红军北渡长江是假,东渡赤水河是真,用的是声东击西之计。正当各路“追剿”大军奔向川南时,朱德在泸州古蔺大村发布《关于我军四渡赤水河的行动部署》,要求野战军“秘密、迅速、坚决出敌不备折而东向”。距离三渡赤水仅仅4天时间,中央红军趁敌不备,在敌人包围的缝隙中间与敌擦肩而过,再渡赤水,甩掉追敌。蒋介石煞费苦心地部署“围歼”中央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的计划最终落空。

三渡赤水佯动惑敌为四渡赤水甩掉敌人、突出重围准备了时间空间,是毛泽东带领中央红军化被动为主动,跳出敌人包围圈的精彩一笔。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