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泸县县委党校
范紫星
1935年3月21至23日,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从太平渡、二郎滩等地第四次渡过赤水河,折回贵州境内,把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彻底甩在了川南古蔺和赤水河西岸,为调动黔军滇军、机动作战、抢渡金沙江赢得了广阔空间。那么,中央红军是如何部署这一盘棋的呢?
此时,遵义至仁怀一线被封锁,中央红军北上无路,只能南渡乌江。渡江前,经军委二局侦察获悉,敌周浑元、吴奇伟两个纵队六个师正沿鸭溪、泮水方向朝红军追来,红军陷入了前有乌江天险和守敌,后有数倍追兵的险境之中,情况万分紧急。这时,军委二局局长曾希圣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既然我们一直在破译国民党军的命令,对蒋介石的电令行文方式和口吻非常熟悉,何不冒充正在贵阳的蒋介石,给周浑元、吴奇伟发电令调开他们?这一建议得到了采纳,我军假电要周、吴两部“星夜并程,限明日抵达泮水、新场”,敌军果然中计,被一封假电令向西侧调,沿泮水、新场、三重堰方向而去。这一举动为中央红军赢得了宝贵的渡江时间,巧妙跳出了敌人的合击圈,成功把几十万敌军甩在了乌江北岸。
在南渡乌江前,毛泽东明确了“调出滇军就是胜利”的作战方向。于是,红军主力部队向南直达乌江、剑指贵阳,当时敌军在贵阳只有不到一个师的军力,蒋介石只有调集离他最近的云南滇军孙渡纵队前往贵阳作战。就在滇军即将抵达贵阳之际,红军主力虚晃一枪,以小部兵力佯动黔东诱敌向东。此时,完成了“佯攻贵阳、调出滇军,佯渡清水、调敌向东”任务的中央红军主力,突然又集体向西,直插兵力空虚的云南,迫使坐守昆明的军阀龙云急调金沙江的滇军驰援保驾。5月9日,红军趁势绕过昆明,直渡金沙,彻底甩敌,北上而去。
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先机。四渡赤水是毛泽东的得意之笔,中央红军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后,化被动为主动,声东击西、忽南忽北、斩关夺隘,牵着敌人的鼻子在云贵迂回下了一盘大棋,将灵活机动的“运动战”军事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至此,中央红军“而今迈步从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