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四渡赤水㉚丨战略奇兵,遥相呼应显神通

2025-05-09 16:00:3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

罗帅

当中央红军主力声东击西,每天120里急行军向云南挺进之际,留在乌江北岸的红九军团以自主灵活的行动迷惑打击敌人,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后来被周恩来赞誉为“战略奇兵”。

1935年3月27日,中央红军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后,红九军团领命负责迷惑牵制尾追敌军,出色掩护了红军主力南下飞渡乌江。

3月30日,当红九军团接到南下指示时,阴雨连绵、山道湿滑,敌军封锁南移,等赶到乌江北岸时,江上预留浮桥已被毁坏。而此时,国民党吴奇伟、周浑元两个纵队六个师已从南面赶来,背后黔军紧追不舍,欲进不能、欲退不成,处境十分危险。军团长罗炳辉当机立断,率领红九军团立即转移,单独行动,继续执行牵制任务。

没成想,这一被迫之举反倒成了一招妙棋。红九军团在黔北的存在,致使多疑的蒋介石始终认为红军主力会伺机北动、掉头会合,于是便把防堵的重心放在了黔北方向。

4月2日黄昏,红九军团在老木孔与黔军遭遇,击退敌人的同时也暴露了行踪。由于敌情不明,罗炳辉决定先转到老木孔以南隐蔽集结等待时机。4月3日,黔军1个师从鸭溪追击而来。此时,红九军团只剩下1个团左右的兵力,而黔军有7个团。面临敌我力量悬殊的危急时刻,罗炳辉巧妙利用竹林灌木,将部队在狭长谷地两侧的山梁上隐蔽展开,静候黔军钻入“口袋”。

4日中午,敌人进入伏击圈,红九军团从两侧高地发起攻击。双方激战一小时后,黔军突然停止了进攻,罗炳辉断定这是黔军鸦片瘾犯了,立马率红九军团对敌进行反冲击。战至黄昏时分,红九军团以伤亡仅100余人的代价,毙敌200余人、俘掳1800余人,缴获枪支1000余支、子弹20万发。这是红九军团转危为安的关键战斗,也使国民党军在后来的“追剿”行动中一直被红九军团所吸引,减轻了中央红军主力的压力,有效地钳制了追兵主力周浑元部和吴奇伟部。

毛泽东也利用这一点,以红九在北、主力在南,南北呼应,行军机动,从战术上进一步制造两支部队急欲会合的假象,减轻了中央红军主力西进云南的压力。敌人判断失误、行动失机,中央红军主力得以顺利地迁回黔西南、西进云南,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毛泽东给予罗炳辉高度评价,称赞红九军团在贵州西部“像流水和疾风一样迅速地移动其位置,经常采取巧妙的方法,去欺骗引诱和迷惑敌人”。红九军团在战斗中成长,在困难的时候坚持,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胜利,既吸引了敌军视线,也正面浴血作战,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跳出包围、西进云南,鼓舞了全军士气,在红军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