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四渡赤水㉛丨四渡赤水中的周恩来

2025-05-09 16:19:4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李华明

在长征四渡赤水这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革命征程中,有一位在关键时刻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伟人——周恩来。

长征初期,阴霾笼罩着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迫使红军踏上战略转移之路。周恩来身处“三人团”,肩负督促军事计划实施之重任。周恩来具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巧妙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非凡的语言表达能力,他品德崇高、充满人格魅力,在党内有极大影响力,所以当时他在党内的地位极高。

红军血染湘江损失惨重之后,周恩来挺身而出,实际掌握军事指挥权。在枪林弹雨与艰难抉择中,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卓越的军事智慧引领红军前行,更为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夯基垒台。

通道会议、黎平会议中,周恩来化身正确主张的坚定捍卫者,力挺毛泽东转兵西向之策,一步步冲破李德错误指挥的阴霾。 在遵义会议的筹备阶段,周恩来从议程铺陈到人员召集都事无巨细,只为那扭转乾坤的历史时刻降临。遵义会议现场僵局横亘,周恩来毫无推诿、主动揽责,自我批评如利刃破冰,激活民主讨论之泉涌;人事变动关键节点,他振臂一呼,力挺毛泽东,成为确立领袖地位的关键推手。

遵义会议后,红军在土城青杠坡战斗中遭遇川军顽强抵抗,伤亡较大。1935年1月29日凌晨,周恩来亲自指挥和组织红军将士在土城浑溪口、蔡家沱、元厚等渡口架设浮桥,使红军顺利西渡赤水河,成功摆脱敌人。2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在泸州市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召开了“鸡鸣三省”会议。期间,周恩来与博古展开长谈,他掏心掏肺、字字珠玑,剖析局势、点明需求,坦陈自身与博古的局限,盛赞毛泽东军事韬略,以革命大局为重的劝诫终化解嫌隙,使中央最高领导权平稳过渡。

苟坝会议中,面对进攻打鼓新场的险局,他听从毛泽东劝诫,挽狂澜于既倒,更助力组建“三人团”,让毛泽东军事指挥如臂使指。

四渡赤水全过程中,周恩来恰似定海神针。他秉持对正确军事路线的笃定信念,从长征开始对错误指挥的质疑,到一路追随、全力支持毛泽东灵活多变、出神入化的战略战术,或暗夜提灯商议军机,或白昼战场并肩御敌,用智慧、忠诚与担当,编织起红军胜利突围的经纬。

周恩来的这一系列作为绝非偶然,是党性淬炼、理想坚守、智慧沉淀使然。当下,时代浪潮奔涌,挑战接踵,让我们汲取先辈力量,心怀大局、勇担使命、睿智破局,为家国昌盛、民族复兴续写华章、砥砺奋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