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油火”远去:苗族老人古少珍的孤独

2020-08-24 15:43:1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记者 龙欣雨)“煤油喝三口,隔火喷到患者身上,不烧衣服不烧头发。”

“将煤油倒进装水的盆子并点燃。用纸钱投入盆子,再将燃烧的纸钱放在患处。”

这是曾经流行于泸州市叙永县较为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治病疗法——“烧油火”。

在叙永县摩尼镇黑尼村的苗寨里,97岁的老人古少珍是远近有名的老“医生”。“用‘烧油火’治好了几百人的病。”从43岁“从医”开始,她习得一手“烧油火”的好手艺。在摩尼镇,像古少珍这样会“烧油火”的还有五六个,给人治病时,他们会收取12元、24元等吉利数字作为报酬。

古少珍老人 龙欣雨 摄

“从来没有烧到过人,技术很好。”农村的事儿就是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许多寨子外的人也都慕名而来求“医”。

就是这样的好手艺,古少珍这几年却没有用过几回,来找她的人越来越少了,而且还都是些老年人。“以前一天要来4、5批人看病,现在4、5天也不见得有人来。”

古少珍有些孤独。

2016年,古少珍娶了个孙媳妇。姑娘叫秋兰,长得标志,可惜天生脑袋有问题。

用“烧油火”治过“脑袋有问题”患者的古少珍,曾多次尝试着给秋兰治病,但多次尝试后仍不见效,儿子和孙子决定放弃。就这样,秋兰就一直被家人带着辗转了多个医院。“医生说是天生脑袋有问题,再过几天就要送她到精神病医院去,接受专业治疗了。”古少珍的儿子熊贵文告诉记者。

2015年,一件更大的事情惊动了乡里。

叙永县两河镇天生桥村李义芳因为身体不适,邀请双狮村的杨文礼到自己家中做“烧油火”治病,不幸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意外,李义芳的脸部、颈部、手部被火烧伤,协商不下来,双方还闹到附近的法庭,经审理判决,杨文礼赔偿李义芳医疗费等损失两万多元。

从此,杨文礼“金盆洗手”再未碰过“烧油火”。附近的群众做“烧油火”的越来越少,从事“烧油火”的“医生”也越来越少。

“都是腰腿疼痛和脑袋痛,也治好了一些‘脑袋有病’的人”古少珍说。

古少珍老人晾晒“草药” 龙欣雨 摄

在古少珍屋外的坝子里,还晒着各种各样的草药,“行医”54年,古少珍逢人就说“烧油火”的诸多细节,还会拉着别人的手说自己还能治妇科、儿科。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副主任罗婧认为,“烧油火”通过燃烧的纸钱放在患处治疗寒性头疼,有点类似中医的火疗,但是否有疗效就不得而知了。“至于用‘烧油火’治疗精神方面疾病,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与“烧油火”的冷落相比,县里决定扩建摩尼镇卫生院。原本只有1000多平方米的地盘已经不能满足附近群众的就医需求。2019年3月,扩建后占地4800多平方米的卫生院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县里还新配备了不少现代化的医疗设备。

除了摩尼镇,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叙永县还对不达标的6个乡镇卫生院实施新建,改扩建和新建75个村卫计站,积极推进11个县域内医联体建设,进一步夯实了硬件基础,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而在实施健康扶贫过程中,叙永县将医疗卫生项目、资金、人才等向基层倾斜,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龙欣雨 摄

2018年底,摩尼镇实现了全镇村村通公路,蜿蜒于山间的210公里农村公路,极大便利了群众的出行。

从古少珍家骑摩托车到相距5、6公里外的镇卫生院也只需要几分钟。“路好了,各个村到医院都很方便,到医院看病,还能新农合可以报销。”黑尼村村民陶光珍告诉记者,“原来路不方便,有些病想着能在家门口简单治疗一下,然后拖一拖就是了。”看着曾经找过自己治疗的患者经过自家门口到卫生院看病,古少珍显得有些失落。

“生病就应该到正规医院治疗。”群众对科学就医认识的不断加深,也与当地一系列宣传分不开,脱贫攻坚以来,摩尼镇把科学就医宣传当成一件大事常抓不懈,经常到村里分发传单、上门讲解、科普演讲,让当地群众摒弃看病旧思维,

古少珍的屋外,一群穿着苗族传统服饰孩子们正载歌载舞地玩耍着,“等这些孩子长大了,便是崭新的生活了。”黑尼村第一书记阮腾飞专注地望着他们。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