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娜:扶贫路上认了个“石阿婆”

2020-08-26 09:29:1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郭玉红 记者 郭荞璐) “石阿婆,院坝现在修平整了,天气好的时候出来多走动走动,有啥事儿就给我打电话!”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街道长春村的一方院坝里,谭娜挽着石阿婆的胳膊,细细叮嘱着。“要得,要得,娜娜的话我爱听……”石阿婆拍拍谭娜的手背,乐呵呵地答应道。

谭娜是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纪委监委驻区委办纪检监察组组长。2014年秋,组织上确定由她负责帮扶特兴街道长春村的石德华,也就是“石阿婆”。

破冰

关怀从冬暖夏凉的细节做起

石德华出生于1937年,丈夫是抗美援朝老兵。除了单眼微疾、行路略蹒跚,她耳聪齿健,说话响亮,身子骨较同龄老人硬朗很多。石德华的丈夫1957年退役后,政府按政策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老两口和独子一家三口生活过得还算宽裕。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丈夫去世,儿子在省外打零工仅够个人温饱,老人的生活境况略显拮据。

经年累月,一人独居的石德华性情逐渐孤僻,乡邻亲朋基本无走动,她对自家以外的世界越发不信任,很是戒备。2014年她成为精准帮扶户后,甚至连每月发放到“一卡通”上的养老金、低保金,都必须看到银行入账明细单据才放心。

起初,石德华并不接纳谭娜,很有抵触情绪。但谭娜还是决定先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每月从街道和银行打印出石德华享受扶贫政策的转移性收入单据送到家中,隔三差五以高于行情的价格收购老人家喂养的土鸡和土鸡蛋,每次入户都不忘买些香酥的小点心,夏天为老人送上清凉的解暑药,冬天带上保暖的棉手套、围巾……2018年,又为石德华申报办理到低保金待遇,老人格外高兴。

亲近

和石阿婆“煲电话粥”

几年下来,石德华对谭娜放下了戒备心理。起初总是冷面相向的石德华,如今不管大事小事,总喜欢给谭娜打电话。有时,相关人员向她宣传的扶贫政策,她也总让谭娜再与她讲解讲解,听了后方才定下心。有时半夜或凌晨醒来,只要心里一想起某一事,老人家也会拨通谭娜的电话,跟谭娜聊个不停,特别依赖。“娜娜对我好,就像我自家孙女一样。”

帮扶期间,谭娜请了几个月产假。在那段时间里,石德华也对这个“孙女”上了心,常常与谭娜“煲电话粥”,专门传授育儿经验。谭娜也打心眼里喜欢石德华,称她为“石阿婆”。

去年9月的一个雨夜,石阿婆家的院坝被雨水淋成了烂泥坑,她外出时不慎摔倒致左手骨折住院诊治。她住院近半个月后,谭娜才得知这一情况。原来,石阿婆知道谭娜正在照顾哺乳期的孩子,故意没告诉她,电话里也丝毫不提。

谭娜知道后立即赶到医院,看着躺在病床上的石阿婆,满脸病容,相比之前明显消瘦。那一刻,谭娜想到了自己刚过世不久的外婆,她忍不住鼻头一酸。在病房里,谭娜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石阿婆的泥院坝问题给解决了。

解难

院子翻新了,石阿婆的儿子也回来了

打定主意后,谭娜便迅速赶去长春村,向当地村干部咨询打听相关扶持政策。和村上多次交涉后,谭娜一边继续商量解决办法,一边找来工匠测量院坝尺寸,做好修葺院坝的前期准备工作。

同时,谭娜还积极向石阿婆所在的特兴街道长春村的帮扶单位——龙马潭区委办公室提交“脱贫户特殊困难问题整改申请”,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帮扶。经过多方资金筹措,终于在今年5月17日,石阿婆家泥泞不平的院坝全部硬化一新。从村村通公路通往石阿婆家的路也铺上了水泥且打磨出防滑坎,院坝两旁还围上了饲养鸡鸭的栅栏。

与此同时,因为石阿婆儿子回乡照料老母亲没了务工收入,谭娜又向村两委为他争取到了就近打零工的机会,每月有千余元的收入。

如今,泥院坝硬化翻新了,儿子也回家来就近务工了,石阿婆的脸上也挂起了笑容,隔三差五地还到乡邻亲朋家走动走动。作为帮扶干部的谭娜,真正实现了“不落下一个人”的初心,也由此感到满足。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