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十三五”收官:富了村子、搬了房子、挣了票子 泸州贫困户“摘了帽子”

2020-11-24 21:10:4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泸州观察 郭荞璐 川观新闻记者魏冯

11月23日,泸州市古蔺县双沙镇东山村,挖机“吭吭”响,村民们自发帮忙着推土搬运。这条正在修建的乡村公路,在2019年的暴雨中损毁,经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筹措好资金后,得以重新修建。

东山村,境内汉苗族杂居,原为省定重点贫困村, 2014年贫困发生率21.21%。2015年起,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定点帮扶东山村,2016年东山村退出贫困村序列,截止2019年底,贫困发生率降为0。

从21.21%到0,是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定点帮扶、精准发力的成效。而着眼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如易地扶贫搬迁、东西扶贫协作等,都有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战略引导、全局部署的付出。

古蔺县双沙镇东山村一隅。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供图

富了村子

一线驻村人员率“村级考察团”学种植 量身打造乡村旅游规划

韩龙,是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派驻到古蔺县双沙镇东山村的第一书记。2019年4月,他来到东山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成果。

“刚到村上的时候,会受到各种质疑,自己也倍感压力。”电子信息专业出身的韩龙,到东山村后研究起了桃树种植、食用菌栽培等,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土专家”。目前,东山村已发展千亩香桃种植、香菇大棚栽培、生态冷水鱼等特色产业,带动100余户增收。

今年10月22日,韩龙又带着东山村全体村干部、乡贤人士、种植大户、群众代表等70余人来到古蔺县东新镇猕猴桃种植基地,学习其猕猴桃产业的现代农业园区打造经验。“有好几个之前不是很接受的‘老庄稼把式’,这回带他们去亲眼见了之后,他们在回来的路上就一直在跟我说他们的感受,觉得羡慕了,也想种猕猴桃来试试。”韩龙说:“最让我意外的,是东新镇的干部说,我们东山村是他们接待的第一支村级考察团。这其实也是对我们积极探索的一种鼓励。”

东山村,不仅派出了第一支走出去的“村级考察团”谋产业发展,在乡村旅游方面,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作为其对口帮扶单位,也充分发挥优势,为其量身打造乡村旅游规划。“东山村有个天然的湖泊,风景秀美。我们发改委的领导在到村帮扶的过程中,了解到当地群众发展旅游业的愿望十分强烈。我们就专门和当地的老人开了座谈会,了解东山村的红色文化,实地调研了其自然风光,把这些素材搜集起来,最后形成《东山丽水--乡村公园旅游控制性规划》。”韩龙介绍,该规划计划于“十四五”期间正式实施,但今年五一期间已有不少泸州市内游客驱车到东山村,入驻了当地民宿。经过积极争取,东山村被列入2020年四川省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

搬了房子

从“怎么搬”到“怎么建” 易地扶贫搬迁全程做好规划

“十三五”时期,泸州易地扶贫搬迁在乌蒙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和赤水河流域综合开发重点区域的叙永、古蔺2个国家级贫困县和合江1个省定贫困县,以及片区外的泸县实施,累计搬迁安置19269户77993人。截至目前,已实现住房建设、搬迁入住、拆旧复垦三个100%,全市安置住房建购总面积184.5万㎡,建成集中安置点318个;已复垦面积3982亩,已生态修复面积1438亩。

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堰塘村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供图

回首“十三五”之初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怎么搬”。

读懂政策,在前期尤为关键。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以工代赈办副主任刁锐回忆,为帮助基层“吃透”政策,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专门做了问答体的文件汇编,还召集四县98个乡镇840多个村的村干部开视频会,进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培训。此外,还邀请了国家发改委相关专家团队,打造了《泸州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统一方案。

泸州市易地扶贫搬迁各种政策和资料汇编。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供图

方案统一,那怎么建呢?除每月通报、“天眼”监控项目进展,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还全力做好要素保障。不仅协调财政部门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完善资金拨付、对账、动态监测、检查督导等制度;还对水泥、钢材、砂石等大宗建材加强价格监管,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并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等政策机遇,加大土地指标统筹力度,全面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用地需求。

易地扶贫搬迁,除了让老乡们“搬得出”,还得“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根据《泸州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以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为扶持对象,立足于安置区资源禀赋条件,通过依托特色小镇和中心村安置、依托农业产业基地安置、依托特色产业园区安置、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分散插花安置等方式,加大力度统筹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相关涉农资金,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劳务经济、现代服务业等,探索资产收益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等方式,确保搬迁人口稳定脱贫。

叙永县江门古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作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先进典型唯一沙盘模型,在2017年“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进行展示,安置点后续脱贫发展案例入选《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年度报告(2018)》。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 供图

如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从搬迁安置全面转入后续扶持阶段,在产业升级、就业帮扶、社区融入、产权认定等环节,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将继续行稳致远。

挣了票子

打造“造血式发展”的特色品牌 东西部扶贫协作更精准

2018年4月,根据浙川两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安排部署,衢州市龙游县、常山县分别结对帮扶泸州市叙永县、古蔺县。两年多来,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8月,国务院扶贫办在四川省举办全国携手奔小康行动培训班,专程赴叙永县、古蔺县开展现场观摩教学;今年2月,叙永县、古蔺县已由四川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

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发展”转变,探索和打造有生命力、可持续化发展的东西部扶贫协作特色品牌,这也是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在项目谋划中必须考虑到的元素。因地制宜、因产施策,是最主要的两个考虑。

根据浙川两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决策部署,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和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结对”。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项目,“龙游飞鸡”落户叙永县。郭荞璐 摄

因地制宜方面,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聚焦主导产业、带贫效应、精准投入,科学谋划帮扶项目。如古蔺县重点围绕生猪、肉牛、猕猴桃、甜橙等特色产业布局县域“四大农业特色产业”,叙永县重点围绕赤水河流域精品水果、高寒山区生态果蔬、中部种植养殖、北部林竹“四大扶贫产业带”谋划帮扶项目,实现扶贫协作项目与特色产业发展无缝对接、精准发力。

因产施策,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聚焦带贫机制的创新和落实,三步举措三产联动,均已取得显著效果。一是基地+技术,一产帮扶助力贫困户在家能致富。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浙江帮扶资金1.23亿元,建成特色农业基地24个,种植猕猴桃、甜橙、黑皮鸡枞菌等2万多亩,带动贫困人口5550人;养殖丫杈猪、肉牛等3000余头、龙游飞鸡10万多只。同时,以林竹、食用菌等为重点,以专家工作站、师徒结对子等为载体,建立起长期、可持续的技术帮扶关系。

二是园区+车间,二产帮扶助力贫困户就近拿工资。投入帮扶资金5945万元建设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和扶贫车间,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如浙川扶贫协作古蔺产业园,着力发展服装制作、皮具加工、箱包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累计吸纳贫困人口就业281人;依托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建成扶贫车间32个,累计吸纳贫困人口就业806人。

三是康养+采购,三产帮扶助力贫困户坐地多挣钱。把旅游扶贫的着力点聚焦到发展绿色康养产业上,先后引进浙江绿城、浙江赛得2家企业,开发建设叙永罗汉林、古蔺黄荆老林2个康养类旅游扶贫项目;通过建立浙江帮扶方农业龙头企业、电商平台、专业市场等与四川方面基地、专合社、经纪人等之间长期、稳定、可靠的购销关系,把200多种泸州特色农产品卖到了浙江乃至全国。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