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学难”到高质量教育,“十三五”期间泸州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1-01-11 17:59:1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消息(泸州频道 陈向前)城市、乡村,什么地方应是最鲜艳之处,答案是校园。

图说:石洞幼儿园的学子正在上课。陈向前摄

2021年1月11日一早,泸州市江阳区康城路幼儿园门口,刚从美梦中醒来的“小宝贝”们在向老师行礼、完整日常消杀、与父母挥手告别后,和小伙伴嘻嘻哈哈进入幼儿园。此时此刻,红、蓝、紫、绿相交的幼儿园园区与穿着粉红色校服的幼童共同形成了冬日最亮丽的绘图。父母、教师、孩子的笑颜也让寒冬的清晨温暖些许。

图说:泸州江阳职高学子正在实训基地进行实操。陈向前摄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放在任何一个地区都是重中之重,2021年伊始,回顾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泸州市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上做足功夫,通过“建、改、优”等举措,全面推动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

图说:未解决“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难题,十三五期间泸州市新建、改建、改造公办幼儿园178所。图为2020年10月建成的康城路幼儿园。陈向前摄

建改学校近千所破解“上学难”优化教育基础

康城路幼儿园是2020年10月建成的一所公办幼儿园,幼儿园园长杨雪梅说:“以前江阳区华阳北路一带是没有公办幼儿园的,附近的居民想送孩子上幼儿园只能选择远一点的地方,就算有合适的,也要面临学位不足的问题。”

杨雪梅介绍,新建投用的康城路幼儿园占地9亩,总投资3000万元。首期招收112个孩子。2021年秋期,将招收360人。投用后,可以极大地环节当地“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的难题。

有学上,是泸州市诠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第一举措。据泸州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仅仅是新建学校,增加学位,还要建出最实用、最能解决群众需要的学校

龙马潭区尹吉甫学校(由原石洞中学迁建)就体现了这样的功效。据尹吉甫学校校长陈莉介绍,原石洞中学设施落后,又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和留守子女较多,家长们需求的不仅仅是有地方上学,还要有好的配套,例如寄宿等。

陈莉说:“学校迁建后,规模大大提升,有60个教学班,可解决3000多名学生就读。学校建造了高标准的校区、食堂、宿舍,家长们把学生送进来,外出务工也安心。”

据泸州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五年,全市共计投入约116亿元,在全面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程中,新建、改建、改造公办幼儿园178所;在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改薄”工程中,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789所;在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提档升级”工程中,新建、迁建泸高城西校区、叙永三中、纳溪中学等高中阶段学校10余所;在实施高等教育“扩容提质”过程中,迁建泸职院、四川化院、泸州电大,新设立江阳城建职业学院、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4.38%,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2.57%;七个区县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普及率达到90%以上。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硬件建设不再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现在走到各区县各乡镇,建设的最好的基本上都是学校。

图说:为解决村小教师资源紧缺问题,纳溪区护国岩小学同步课堂连接附近村小进行直播授课。陈向前摄。

强化校、企、地合作学以致用推动地方发展

如果说“有学上,上好学”是基本要求,那么“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更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近年来,泸州市大力推动校、企、地合作,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针对地方特色,成立了泸州市非遗基地(全国非遗示范点),通过结合非遗宣传泸州文化。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院长许达之说:“开设非遗课堂后,通过聘请非遗传承人教学,让设计、环艺等相关专业学子了解非遗文化,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不少作品也已经投入到市场里,一定程度上促进泸州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

在泸州江阳职业高级中学江南轻工业园区实训基地里,学子们正在进行无人机飞行操控训练。江阳职高副校长赵明说:“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江阳职高与泸州长江机械、西南无人机、云科聚匠等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加强了校企协作,学生们对无人机、智能制造等专业也十分感兴趣,学好后又能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解决就业问题还能助力企业发展、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可谓是一举三得。”

图说:古蔺县太平小学学生正在学习四渡赤水红军故事。陈向前摄

赵明介绍,自2011年初学校与泸州国家高新区江南科技产业园区共同建设“园区实训基地”以来,先后有近2000名师生成建制入驻园区实训基地。而学校采用“准员工”人才培育,探索实施“3+2”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的战略也显现出来成果。

赵明说,在“准员工”人才培育过程中,学校探索实施“智能制造”开放实训区新模式(目前已建设并开放了机器人实训区、人工智能实训区、无人机实训区、平面设计实训区、仿真实训控制系统、讨论交流区等6个公共实训区域),师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智能制造”专业技能训练,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2”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则帮助2000余名学子分批次、有序在园区近10家企业中进行学习,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工匠精神得到培养,专业技能也越加熟练。许多企业还未毕业就提前与这批高素质、高技能学子签署工作协议。

泸州高中城西校区-运动馆

探索教育均衡发展担当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

“十三五”以来,泸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在教育信息化设备上累计投入2.5亿元,着力提升全市城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远程共享,推进教育教学优质均衡发展。

2020年12月30日,在纳溪区护国镇护国岩小学,直播课堂正在进行区域化同步课堂。该课堂正连接附近4所村小进行音乐课同步教学。据护国中心校校长杜昭平介绍,偏远村小师资力量薄弱,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没办法设置专职教师。并且教师专业能力水平差异大,部分兼职教师没有能力上好这些学科。杜昭平说:“2013年3月起,受视频会议系统的启发,中心校五年级3个平行班中进行英语学科同步教学尝试,效果良好。后续几年学校不断尝试优化,同步课堂开始进行常态化开展。同步课堂通过同步教学、同步备课、同步管理、同步成长为农村镇域性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教育均衡发展,还体现在教育集团化上。以泸县为例,泸县成立泸县二中教育集团,该教育集团由1个校本部,3个相对紧密的教育实体、9个学校组成。

泸县二中校长张连奇说:“泸县二中教育集团探索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结合体,希望把两种类型的优势进行整合,通过集团化发展让教育更公平、更均衡。用一个学校来带动一片学校、一个区域教育质量的发展。”

除开探索教育均衡发展,泸州教育还担起社会责任,通过教育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十三五”期间,泸州市古蔺县利用政策红利让古蔺教育变化巨大,大大提高高中教育质量。

古蔺中学校长邱红介绍:“近年来,古蔺中学通过专项计划,考入一本院校学生达到830多人。国家教育扶贫政策,不仅为当地教育增强了信心,而且为偏远山区的孩子打通上升通道,插上腾飞翅膀。学成归来后又可以助力家乡建设。”

据泸州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以来,泸州市实施免、助、补、奖、贷为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五年来共计投入国家资助资金15.09亿元,资助各学段学生223.03万人次,实现了“没有一个贫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累计投入资金16.11亿元,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生全部吃上安全、可口的营养午餐。规范使用教育扶贫救助基金,救助对象为享受资助政策补助外还存在有就学困难的学生,截止2020年7月底,7个区县基金总规模,充分用好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共计帮助17.6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贷款13.28亿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