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丨省政协委员郭春生:做好乡村教师培训转型 培训模式可转向线上

2021-01-29 09:43:4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消息(泸州频道 周梦颖)1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成都开幕,会议将持续至2月1日,会期4天。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泸州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挂职)郭春生作为一名省政协委员,已提前在泸州做好核酸检测,于1月28日跟随大部队赴成都参会。抵达成都当天,也已进行二次核酸检测。

对于提案,今年两会,郭春生提交了关于关注教育信息化时代做好乡村教师培训转型的提案。“通过前期对泸州乡村教育水平进行了调研,感觉乡村教育要提升,最关键还是乡村教师的素质水平。”郭春生表示,随着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多个项目的实施,教育信息化软硬件配置已经明显改善。宽带网络普遍进入乡村学校,乡村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

近年来,泸州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拓展教育信息化应用广度与深度,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创造条件为农村教师提供针对性培训。

在郭春生看来,以往的教师培训中,通常使用大规模集中培训模式,一个或几个主讲专家和各地教师学员聚集到一个地方或一个虚拟空间,覆盖面小、时间成本高、照顾不到个体。网络授课讨论不深入、听课端学员注意力不集中、相互交流不充分,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在教学实践中,信息化手段发挥的作用依然有限。”郭春生举例,教育信息化将高水平教学资源直接送达乡村学校,但对蜂拥而来的资源,很多乡村教师筛选、接受的能力不足,分析不到位、评价不准确、创造不灵活,需要进一步改变传统认知,突破附近学校和学校内部机制的束缚,升级教学模式,让乡村教育更充分享受到教育信息化的红利。为了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突破时空限制,可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乡村教师培训急需转型升级,满足乡村教师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培训需求。

给出提案后,郭春生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是否可以在原有的面对面培训模式或小范围授课的培训模式基础上,促使教师培训模式转向更为便捷的信息化线上模式,突破线下模式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提高培训效率。”

比如,通过学习资源的开发、工作实践方法的推动,以及技能和技巧的信息化分化,将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实现网络学习资源的强大供应,并直接下沉到乡村学校终端。通过移动互联网方式,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完成高效的培训时间利用。打造教师聚合平台、多元交流平台,实现教师的连接,促进数据的沉积。利用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实现培训信息汇总、分析、评价、管理资源信息传递等培训功能,给乡村教师培训提供多方位的保障,实现精准培训、个性化培训。

“这样或许会一定程度上增加老师平日的工作压力,但乡村教师不提高自身资质,乡村教育现代化也无从谈起。”郭春生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