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两会丨“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三大亮点解读泸州法院2020重点工作

2021-02-23 22:36:3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 郭慧琳)2月23日,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代理院长李俊在泸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作了工作报告。这8000余字的工作报告,可以用“服务大局有力度、法治建设有深度、司法为民有温度”来概括泸州法院2020年的工作重点和亮点。

服务大局有力度

从依法参与疫情防控来说,泸州法院抽调精干力量1500余人次参与疫情联防联控。出台30条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具体举措。全面推进“非接触式”诉讼服务,从严从快审结涉疫类刑事案件8件15人、涉疫合同类案件14件。推出“复工复产法律知识小课堂”微视频9期,均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

从助力双城经济圈建设来说,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重庆五中院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司法协作框架协议》,合江县人民法院、泸县人民法院等分别与重庆江津、荣昌等法院签订司法协作协议,渝泸两地法院互为委托办理执行案585件。调研形成《关于落实一体化发展理念深化川渝行政司法协作的建议》,向省法院提出开展“六类行政案件”跨区域管辖试点工作建议,促进川渝司法协同。

从服务打赢“三大攻坚战”来说,泸州法院依法审结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2914件,涉案标的35.8亿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形成《泸州市房地产案件纠纷分析及对策建议》,供市政府决策参考。妥善解决融豪、正力等楼盘纠纷案件259件。与贵州遵义、云南昭通等中院签署《赤水河全流域环境资源审判跨省域司法协作协议》,共护长江水。公开审判泸州市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获评全省法院“十佳庭审”。服务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帮助对口帮扶村争取项目资金249万元,协调落实茶叶等产业项目,贫困户年人均收入从2019年的5246元增至9173元。选派6名干警到甘孜、凉山州助力藏区彝区脱贫攻坚。

法治建设有深度

在决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泸州法院审结涉黑涉恶案8件188人、涉“保护伞”案10件14人,其中判处重刑121人,重刑率60%,实现“案件清结”。审结全国扫黑办重点督办的王德彬等40人涉黑案,判处首犯王德彬无期徒刑。坚持“打财断血”,判处罚金2250万元、没收全部财产24人。坚持“黑财清底”,已执行到位约400万元。坚持“行业清源”,发出司法建议22件,反馈率100%。

在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上,泸州法院妥善审理涉民营企业合同案件15754件。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进一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与市工商联等部门共建服务协作机制,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组织法官到泸州老窖股份、郎酒等企业进行调研、宣讲,7次为自贸区、高新区企业送去法治“套餐”。形成《民营企业矛盾纠纷调解研究》调研报告,供相关单位参考。

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上,泸州法院审结破产案件62件以及衍生诉讼109件。推动市破产管理人协会成立,出台《企业破产管理人办法》。全省首创破产案件监管平台,提升破产案件质效。古蔺法院顺利审结四川古鼎房地公司破产重整案,促进该公司实现司法重整成功。该案入选“全省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十大典型案例”。

在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上,深化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57件。与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签署《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共享合作协议》。出台《服务保障泸州酒业高质量突破发展的意见》,发布酒业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为酒企提供定制司法服务,构建酒业司法保护“三化模式”,护航泸州酒业新一轮大发展。严厉打击涉酒假冒注册商标等犯罪,审理的吴凯枭假冒注册商标案入选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龙马潭区人民法院自贸区法庭创新“管辖权异议诚信诉讼机制”,经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发文进行全省推广。

在切实解决执行难上,泸州法院受理执行案件26073件,执结25711件,执行到位33.27亿元。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出台《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实施意见》,加强执行难源头防治。泸州市形成联合信用惩戒工作新常态,促使80家民营企业、27名企业家及时履行义务或作出修正失信承诺。市法院荣获全省法院执行工作考核一等奖。

司法为民有温度

在切实保护民生权益方面,泸州法院审结涉劳动就业、住房医疗等民事、行政案件6400件,执结涉民生案件1609件,执行到位1.12亿元。综合运用离婚冷静期、人身安全保护令等制度,促进家庭和谐稳定。依法为经济困难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111.29万元,充分体现司法温度。纳溪区人民法院打造“江宁家事”品牌,让家事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被《人民法院报》头版刊载推广。推行信访首问责任制,专项信访积案化解率达84.6%。市法院被评为全省涉诉信访化解先进集体。

在扎实推进多元解纷方面,创新设立泸州市诉讼服务中心,推动诉讼服务事项“一次办结”,切实减轻群众诉累,得到省法院王树江院长批示充分肯定。完善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为当事人提供“一号通办”诉讼服务。启用移动微法院、云上法庭等信息化系统,全年实现网上立案17946件,跨域立案233件,把优质诉讼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优化人民法庭布局,发挥泸州市52个人民法庭功能优势,助推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

在创新推进基层治理方面,依托党委主抓,市“两办”出台《关于建立健全诉源治理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的实施意见》。泸州法院推广“一镇一法官”机制,建立132个法官工作室,与455个非诉解纷组织保持互动,诉前调解纠纷2932件、司法确认401件,诉前纠纷化解率99.01%,实现司法审判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无缝衔接”。叙永县人民法院设立“石榴籽调解室”,妥善化解少数民族聚居区矛盾纠纷。该做法被最高人民法院、省委深改办工作简报采用推广。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