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看点丨做好城市“守护者”泸州城管今年将这样干

2021-02-24 15:27:2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消息(泸州频道 周梦颖 郭慧琳)2月23日上午,泸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巨洋会议中心开幕。

本次大会的列席代表,泸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范永友,在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后,颇为感慨。

“在城管人眼里,每一天城市都不一样,是全新的。因此,要达到老百姓都满意的标准,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舒适感,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范永友说,作为城市管理部门之一,泸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接下来将在抓好2021年本职工作的同时,配合好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好做实工作,为泸州高质量发展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范永友认为,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不论是在泸州“十四五”规划中还是2021年的工作安排里,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民生福祉等方面的目标,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其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之一。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城市管理的方法创新年和法治建设年。

据了解,现目前负责泸州城区内环境清洁、市容秩序管理、公园景区安全等方面的城管人就有近4000人。他们每天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徘徊于大街小巷之间,做好城市“背后”的“守护人”。

新的一年,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如何结合自身工作要求,踏上泸州高质量发展快车呢?

聚焦一:队伍建设

实施“干部队伍锻造工程”,建立《容错纠错管理办法》,开展典型塑造活动,激励干事创业热情。以《泸州市干部不担当不作为负面清单100条》为标准强化监督约束,制定《进一步加强直属单位综合目标考核结果等办法(试行)》,提升队伍内生动力。

打造精英队伍。持续巩固深化“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工作成果,实施镇街执法队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试点,继续组织实施“大培训、大练兵”活动,全覆盖开展队伍轮训,积极打造标准化示范城管执法队伍。

优化城管队伍结构。落实好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鲜明用人“入口关”导向,补齐智慧、法治、安全城管专业紧需人才。实施“城管人才蓄水池”工程,制定《优秀人才和拔尖人才管理办法》,利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契机,健全干部挂职交流锻炼“走出去”机制,不断壮大优秀人才队伍。

开展“全员提能行动”,系统谋划《2021年干部培训和考察计划》,制定《培训考察学习制度》,切实提升城管系统人才队伍能力素质。

聚焦二:依法管城制度建设

推动出台《泸州市停车场管理办法》《泸州市城市照明设施管理办法》,确保城市管理各项工作有规可依。创新法治方式,制定《合法性审查制度》,细化合法性审查程序,探索《综合执法管理办法规章》,进一步明确市、区、镇(街)综合执法领域事权划分,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工作在基层落实落细,进一步巩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

江阳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重百分队队员梁玺。郭荞璐摄

聚焦三:文明规范执法

提升行政监管效能。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探索三项制度执法新亮点,开展法治城管示范创建,实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行政执法纠纷;完善执法工作流程,细化办案流程,让执法办案确立“标准思维”,划下“标准线”;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分类制定随机抽查事项工作指引,制定年度市场主体监管计划,重点围绕“蓝天碧水、燃气安全、房地产建筑市场、违法建设”等领域,狠抓乱象治理。

聚焦四:生态环境治理

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泸州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目标任务,强化污水管网检测、修复及改造,实现城市(县城)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50%,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厂进水生华需氧量(BOD)浓度不低于100mg/L;出台《泸州市城镇生活污水和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实施方案(2021-2023年)》,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一体化建设,加快纳溪污水处理厂三期、城东污水处理厂二期、城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持续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防控黑臭水体反弹和新增;出台《泸州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规划》,完善《城市环卫设施审批建设移交拆迁建还全流程制度》,完成厨余垃圾预处理项目建设并调试运行,实现厨余垃圾和餐厨垃圾协同处理,完成有害垃圾暂库项目建设,实现有害垃圾暂库分拣和暂存,开工建设泸州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扩能工程;积极协同乡村振兴行动,主动对接永川、江津等地,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四是强化赤水河河长制办公室工作。利用赤水河省级河长平台,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赤水河专项治理资金,完善治理资金保障;制发任务、措施、责任人、时限四张清单,逐级落实监管责任,积极完善流域内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模式,加强流域内城镇污水处理监管,狠抓污染防治,推动跨界河流联防联控保护合作机制,确保流域水质稳定达标。

聚焦五:优化政务营商环境

深化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巩固提升“0证明城市”创建成果,完善有效畅通的内部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减事项、减环节、减时限,简化审批流程,全力优化政务环境。

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制定《市政公用特许经营监督考核评价和评估制度》,推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地见效;紧盯重要时期、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开展常态化“四不两直”检查,开展燃气企业无证经营清理整治,坚决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建设城市管理安全服务信息平台,实施燃气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定《城市排水防涝三年提质攻坚方案》,加强城市管理应急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落实“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助力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聚焦六:市容精细管控

强化环卫保洁。全面实施环境卫生清洁净化行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加强环卫作业频次,提高环卫保洁质量;扎实开展环卫机械化作业深化行动,探索推进背街小巷、人行步道机械化作业,全面提升建成区道路机械化作业率,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规范街面市容。着眼常态长效,抓实建筑外立面清洁,规范重要节点及其沿线周边店招店牌设置,有序清理墙体广告,打造干净、整洁的城市立面;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特色街区打造,持续推进“街长制”责任制度落实,健全完善街面问题的发现和处置机制,增强城管干部“办公在街巷”的意识;建成智慧停车一体化平台,实施主城区范围内5000个路内停车泊位智慧化改造,让城市管理更有序。

泸州城管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郭荞璐摄

聚焦七:提升城市品质

实施重要节点美化提升工作,加强酒博会等重大政商活动期间环境综合整治,在连接中心城区主要道路、城区主要干道、重要节点、城市外围和城区出入口等关键节点和重点区域,加大改造升级和综合治理力度,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聚焦八:生活垃圾分类

健全分类体系。强化组织谋划,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建设,实现全流程分类;全面启动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规范和分类投放点建设改造,规范分类投放设施;制定《泸州市生活垃圾收运作业管理办法》《有害垃圾暂存库建设与管理办法》,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更新,畅通资源回收渠道,完善中转站建设改造,提升垃圾分类收运能力;持续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设施建设,确立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处置体系,设置专人分区、分级、分类管理,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

聚焦九:打造泸州经验

借鉴成渝地区先进经验,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持续开展示范单位创建,制定完善一批生活垃圾分类配套文件,如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人制度、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制度等;通过示范小区、示范单位、示范学校等示范细胞的创建,总结出一套不同主体、不同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泸州模板。

聚焦十:营造好氛围

积极推动《泸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立法,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法规政策保障;开展“撤桶并点+桶边督导”示范,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落实;分阶段、分主题、有针对性地策划一批大型线上、线下宣传活动,推动垃圾分类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市民自觉分类习惯逐步养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