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丨泸州市人大代表王琴谈脱贫攻坚变化:有精神、有规模、有成效

2021-02-25 17:08:2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消息(泸州频道 郭慧琳)“干部群众精气神足了,产业有规模、有成效,大山深处的群众住上了好房子。”2月25日,泸州市人大代表王琴谈起脱贫攻坚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时,她这样说。

王琴说:“扶贫先扶志,经过几年脱贫攻坚工作对干部的培养,干部们更有精气神了,现在能从干部群众身上,看到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

从产业上来说,王琴表示,古蔺的产业在脱贫攻坚之初是“小、散、乱”,现在古蔺的产业实现了规模化。“现在的古蔺村村有特色产业,镇镇有规模产业,村民们的效益更好了。”王琴说。

脱贫攻坚工作,让王琴感触最深的,还有易地扶贫搬迁。“古蔺县的搬迁总任务是9105户,37777人,位居全省搬迁任务的第四名,这项任务完成了。在古蔺的农村,最好的房子就是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还有就是学校。”王琴说。在易地扶贫搬迁这项工作中,让王琴印象最深的是箭竹苗族乡一位住在深山里的孤寡老人。

据王琴介绍,这名老人已经有70多岁了,她家老头子已经过世了,儿子外出多年没有回过家,房屋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当听到要搬迁时,这名老人不同意,她已经习惯了大山里的生活,要走出大山,她不习惯。经过多次的上门劝说,老人终于答应了。老人搬进新房后,还在聚居点的旁边给她配了一小片菜地,比起大山里的日子,老人过现在的生活“甜”多了。再加上每个月有低保收入,基本解决了她的吃饭问题。“没想到余生还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王琴说,这是她去看望老人时,老人对她说的话,王琴记得,在连声道谢的时候,老人热泪盈眶。

王琴表示,脱贫攻坚工作,给群众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不仅异地扶贫搬迁,还有产业发展,真正开启了从脱贫到致富的通道。

今年参加泸州市“两会”,王琴建言,“十四五”规划落地见效需要一套机制、一套班子、一套队伍。她建议采取任务清单制和责任清单的形式,分年度、分目标来落实。如,哪些作为第一年要提前实施、提前对接的或者提前争取的,要分个任务清单出来。五个年度,每年分别推什么,要有制度来推、有领导来管、有人来干,形成一套的推进机制,分到各个领导头上,让规划真正的落地见效。

    编辑推荐